我感动于我的主内姐妹那种爱主的教会,视信仰为生命,唯恐信仰失传、善尽传递本分的责任心。中国正因为有这么多的热心教友,教会才得以历经磨难仍然人丁兴旺!说实在话,我是非常羡慕夫妇同是教友的家庭。
当他们离家出走,不愿面对我们时,我们也会十分地想念,会梦寐以求地想方设法寻回他们,我们也会说:“我的儿啊!你在哪里?”耶稣在“荡子”的比喻中,真实形象地道出了天主爱人的心切。
若要改变这种不良倾向,那就必须下大力气检讨自己,真正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发现自己的失误,并及时予以纠正,使自己品行德性尽量减少缺点瑕疵,日趋完美圣善。如此才能真正成为“光”“盐”而荣主益人。
以前所有的坏习性依然存在,甚至比以前更难以铲除,坏习性吞噬了领洗时所有的善志。在这种属于血肉之气的生命中,仍然得不到领洗时所带来的平安、喜乐及主内的安息。
主会饿,主会困倦,主道成肉身,是完全的人,与所有常人一样,有身体各种软弱的表现。这是要驳斥一切否定耶稣是道成肉身的异端,和否定耶稣真正钉十字架、真正受苦的谬论。(有种幻影派不承认耶稣真正受苦)。
由此也联想到我自己的老师,就是原来金陵大学的教授贝德士(Dr.Bates)。他是我1946-1948年在金陵大学读书时的老师。
当年轻人找到了自己心仪的男女朋友时,内心充满了爱意,生活方式也会因此而改变,然而,过了不久,就会缺少爱火,甚至冷漠不爱了。因为世间的人和物件,本身都不是我们“爱的对象”,无法满足人对爱的渴望。
1842年以后,国际的女修会开始进入中国,但她们对中国圣召的接纳是非常有限的。现在的女修会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重建的。据“信德”2009年统计,中国教会现有106个女修会,约5500位修女。
于松强、李建华二位司铎均毕业于中南神哲学院,弥撒后于松强神父致答谢辞,他感谢天主与圣母助佑,感谢教区主教与神职弟兄姊妹的培育与一路陪伴,感谢父母的教育与善表,让他们有幸成为一名司铎。
一位教友告诉“信德”:我们不但为他们献上祈祷,还应该对未来的生活满怀着完全信赖和全部交托的心情,同时珍惜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善用天主赐的才智,善度每一天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