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地方教会团体的书信,如:《罗马书》、《格林多前书》、《格林多后书》、《迦拉达书》、《厄弗所书》、《斐理伯书》、《哥罗森书》。这些书信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是:1、首先提出了教会的普世性。
保禄提醒我们:“天主使一切协助那些爱祂的人,就是那些按祂的旨意蒙召的人,获得益处”(罗8:28)。3、得到与舍弃在今天的福音中,门徒们也遇到了一个“得与舍”的问题:“看,我们舍弃了一切,来跟随祢”。
我们信仰主耶稣基督的人,借着洗礼已获得了罪赦,成为天主的子女和基督的共同继承者(参阅罗:八,14-17);教会的成员与基督奥体的肢体(格前:十二,12-27);生命与基督紧紧相连,犹如葡萄枝与葡萄树干的关系一样
但后来,当罗马帝国的疆土急剧扩张、膨胀后,当大量的金钱财富与奴隶美女滚滚流入罗马后,罗马社会便开始急剧地腐败了———不敬神、不守法,只迷恋权力与金钱。
圣神是生命之神(罗8:2),是真理之神(若14:17;15:13),是奔向永生的水泉(参若4:14;7:38-39。(教会宪章4)。
先是亚巴郎与罗特的分离,因为那地方容不下他们在一起,他们的牧羊人时常发生口角。(创13:5-6)接下来便是撒辣依与哈加尔的不睦。
(罗14:7)保禄宗徒给格林多人写信时也说:若是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都一同受苦;若是一个肢体蒙受尊荣,所有的肢体都一同欢乐。(格前12:26-27)爱德不叫人寻求自己的利益。
教宗列出青年应效法的几个典范,例如《旧约》中的若瑟、基德红(7)、撒慕尔(8)、达味王(9)、撒罗满(10)等。
该报还聘请罗隆基为主笔,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俨然成为北方武力抗日的舆论主导。
的确,每个人都犯了罪(参罗3:23),而罪的代价就是痛苦与死亡。愿我们在祈祷生活中藉着认罪悔改使苦难具有更积极的意义。守斋与望德守斋使我们关注与自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