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一书》中说:天主首先爱了我们,天主的这份爱出现在我们中间,成为可见的,因为,“天主把自己的独子打发到世界上来。好使我们藉着他得到生命。”
之後,教宗乘车来到圣若翰洗礼堂,在佛罗伦萨城市旌旗的飘舞和古号的奏乐下参观了圣堂,并瞻仰马克·夏卡尔所绘的《白苦像》。
在履行这仪式时,主教和司铎被邀请密切地仿效基督;他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玛20:28),且为爱他们到底(若13:1),及为整个人类的得救而交出自己的生命。
救主耶稣在身悬十字架的临终七言中,曾从内心深处向众人呼喊说我渴(若19:28),其中的奥义非常广泛,不仅是因为他在经受剧苦剧难、倾尽血和水(若19:34)后的实际焦渴,更是因为他联想到人类在他付出无穷大爱
信德网据梵蒂冈电台讯三十年前的三月四日,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他就任不到五个月后,颁布了他的第一道通谕,名叫《人类救主》。
我悔改中的心发现他的苦难永远清晰,若我用爱情触摸他的衣角,他会让我眼前的晦暗消融;我知道他的慈颜在我的生命之初就开始发亮,我对他苦难的记忆是随着岁月在连续的信望爱中积累加深的,如一本厚重泛黄的相册,诉说在我一生中他仁慈的照顾
当历史迈向公元二千年时,若望保禄二世颁布了《救主的使命》通谕,吹响了新福传的号角,教会因之掀起传播天国喜讯的热潮。
若望优柔地把头垂在一边搭拢双手,神情焦虑,伯多禄勃然大怒地站起来,弯身前倾向着若望,左手搭在若望的肩膀,紧贴耳边,似乎在问:你知道是谁吗?
34-35);第二苦是圣家逃往埃及,以拯救圣子耶稣的性命(参阅:玛二13-20);第三苦是孩童耶稣留在耶路撒冷圣殿时,圣母焦急地找了耶稣三天(参阅:路二43-48);第四苦是圣母在苦路上遇见耶稣(参阅:若十九
(若3.5-6)主耶稣清楚地教导我们:“由肉生的属于肉,”这种出生使我们与亚当厄娃所遗留下来的罪的倾向联上了关系,由于亚当厄娃犯了原罪,使他的后裔生命重心倾向了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