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耶稣祷文,首先是因为它非常简洁,只有一句话:主耶稣基督,天主子,怜悯我罪人。简洁到了在一呼一吸之间就可以完成。
十八年的伛偻,不能抬头望天十八年的挣扎,徘徊十八年的眼泪,辛酸十八年的呼喊,寻觅十八年的等待,执着十八年的渴望,祈祷…… 主啊,你在哪里?
耶稣让我们在祈祷时进入内室,关上门(玛6:6)就是这个意思,而且他也以身作则地为我们树立了静默祈祷的榜样:清晨,天还很黑,耶稣就起身出去到荒野的地方,在那里祈祷(谷1:35);耶稣出去,上山祈祷,他彻夜向天主祈祷
他认为这个基金会充分反映了宗座劝谕的教导,病患者生来渴望爱、天主和圣洁,但这种渴望因各种上瘾而受挫。
大舅下葬那天,天通苑的宋神父在弥撒讲道中,特别提到了在病重时为大舅办总告解和领终傅那天的谈话。
借着圣母的榜样,天主带给我们人类一个重要的音讯——人生的完结就是直达天乡、归到父家,他说:「这信理的真谛,看起来对圣母是一份很高的荣誉,不过我们知道圣母得到这些荣誉,并非自己的,
此刻魔鬼趁“虚”而入,对耶稣说:“你若是天主子,就命这些石头变成饼吧!”(玛4:1-2)无疑,此刻饼是耶稣生命的急需。而且把石头变成饼,对耶稣而言也是举手之劳。
对恩人,我们知道感恩报答,对于我们的在天大父,更应当有感恩的心。我们应该时常感谢天主,纪念天主所赐的一切恩惠。
多么感谢天主从万人中提拔了这个角落里卑微的我!当天主用山间无名的百合妆点他漂亮的大自然时,他就这样地挑选了我,用自己美丽的歌喉来赞美他,侍奉他!
如同我们人生历程的磨难,耶稣饿了,这个“饿”字不妨把它想象成我们人生旅途中的“贫穷”、“失落”、“疾病”、“挫折”、“灾难”……当耶稣面对饥饿时,也就是当我们面对各种困难时,试探者就前来对耶稣说:“你若是天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