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教外人士,特别是那些慕名而来的有识之士,往往被教会庄严肃穆的礼仪配以优美动听的传统乐曲所倾倒,深深感到这才是对神的真正敬拜,教堂才是一块净土。不能不承认,这里面先进的音响设备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黎明弥撒的礼仪提醒我们黑夜已经过去,白天业已来到。从白冷山洞发出的光照耀在我们身上。然而,圣经和礼仪向我们说的并非自然的光,而是一道不一样的、特别的光,以某种方式照向我们,为了我们白冷的婴孩降生了。
目前,他在罗马圣安塞尔莫大学学习礼仪。此次培训的目标「是为了能够重返教区并教导其他天主教徒、讲道员,或许还有可能神学院和牧灵中心教学」。
教宗方济各因坐骨神经痛复发没有亲临现场主持礼仪,由圣座促进基督徒合一委员会主席科赫(KurtKoch)枢机代劳,不同基督信仰教会的代表出席了晚祷。
在礼仪开始之际,教宗说:「玛利亚、我们圣善的母亲,在这五月份期间,众多信友在世界各地献给妳的多个朝圣地同心祈祷。」
●1968年他重组宗座架构,选拔更多非意大利籍成员,凸显普世性;●1969年4月他批准按梵二《礼仪宪章》所更新的罗马《「感恩祭」经书》,并于当年将临期实施,且准以本地语举行,使“信友更能有意识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礼仪
人们祈祷的时间也正好是每天耶路撒冷圣殿举行礼仪的时间:晨祭、午祭,以及晚上的隆重闭门仪式。一日三次的祈祷大同小异,每次都重复这句颂词:“愿上主受赞美!”
两位枢机主教也在圣伯多禄大殿的中央敞廊上协助教宗,体现了教宗在礼仪上的集体功能。
(谷三:19)教会每年藉着圣灰礼仪提醒教友现世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明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经常想到终极问题,想到自己的生后。“你们要悔改,信从福音。”(谷一:15)是耶稣在四旬期中对我们的召唤。
澳门教区司铎谘议会是黎鸿升主教根据法典495-502条于2004年恢复,分别由副主教锺志坚、秘书长罗玉成、主教代表李顺宗(当然成员)、刘炎新、符泉、邓思恩(从堂区和准堂区选出)、罗启瑞(红衣会代表)、吕硕基、麦待礼(修会代表)、何庆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