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年不会说话的哑巴,竟然会连续不断地说出:耶稣、耶稣、耶稣、耶稣可怜我;一个二十几岁的傻子,竟然会每天早饭后就去朝拜圣体,并学会念天主经、圣母经、圣三光荣颂。
1995年,当杨老师第二次到美国探亲时,他得到了到圣母大学的暑期班旁听神学的机会。之后,他常提起那次难忘而美好的神学进修经历。
始建于1872年,名圣母七苦堂,建筑面积4380平方米,具哥特式风貌。1876年起为主教常驻堂,增建主教公署、藏经楼等,1887年添建钟楼。1963年停止宗教活动。
耶稣、圣母、圣体、祈祷。这不是过分一样了吗?把三位德肋撒连在一起的脐带就是“渴望爱耶稣的渴望”!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她们三位怎样“解了耶稣的渴”吧!
这里有各堂区的后勤部教友的全面服务,使我们无论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都能无后顾之忧地安心于学习和祈祷……记得10月份的一次培训学习,为纪念玫瑰月,我们在分享中每个人都愿意变成一朵小小的玫瑰奉献给圣母
8月15日圣母升天节当天,弥撒礼仪的歌曲由老人们来唱,满含感情的歌声让大家不由地啧啧称赞。李泽琦说:在这里,我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爱,更让从不祈祷的我学会了与主交谈。
教宗方济各3月25日在洛雷托圣母之家签署的《生活的基督》宗座劝谕以上述话语作为开端。这是一份写给青年和全体天主子民的文件,共有9章,分成299个段落。第一章:天主圣言对青年说什么?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从这个讲述伯多禄坚若磐石的信德的地方,今夜我渴望把你们大家托付于上主,藉著天主子民之痊、暴风雨中海星圣母的转祷。从这拥抱罗马和全世界的廊柱,宛如慰藉人心的拥抱,愿天主降福你们。
在17世纪时,已有一批中国青年随利玛窦习西方科技艺术,其中首推助理修士倪一诚(CiacomoNiva),他所绘的也多是《圣母》《耶稣像》《圣画像》(Jean-Baptiste)等。
我对圣马尔谷情有独钟,记得在上海佘山修院读书时,跟随美国圣母大学毕业的马百龄老师学习过《马尔谷福音》后,暑假回到家里,就在自己的家里办了一个小小的圣经学习班,主要是小学快毕业的我的妹妹利君、西会及邻居家的卢会丽等几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