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的几位老师、博士、专家从学术理论方面探讨了历史中的方济各·沙勿略其人其事及其意义,带领我们循着圣方济各·沙勿略的足迹追忆了他的传教历程:印度果阿、锡兰(今斯里兰卡)、东南亚的马六甲、马鲁古群岛、东北亚的日本以及中国的上川岛
《磐石杂志》在1934年出版过“公教与爱国”专号,专门针对东北沦陷和伪满洲国而发,鲜明地表达了天主教教会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立场,于斌主教写了卷首语,陆徵祥则发表了《以公教立场评判日人侵占四省事件》的长文
1921年成立,总会院位于瑞士施维茨州梦湖(Immensee),会员以瑞士籍教士为主;传教地区则包括非洲、哥伦比亚、日本、美国、中国、台湾等地。
在回忆录中刚恒毅枢机记述了这样一件事:1931年9月27日(九一八事变),日本新闻社声称,在日军行动前夕,东北的天主教美籍传教士(抚顺玛利诺会)在沈阳集会,鉴于地方政治不安而有意请求日军保护。
——后来她才知晓苏联与日军对峙,中国满洲铁路又在日本控制下,所以苏联的列车无法直达。她被迫留在当地的旅馆里。在旅馆里,一个懂英语的妇女,在仔细看过她的护照后,为她解了迷。
一九三七年日本人入侵后,花了一段时间才控制住北京,直到一九四○年日本人才将王府用做军警的总部。 我父亲是搬进庆王府的首选,因为他会说英语,在隔壁这个刚兴办不久的大学里又多少是个拿事儿的。
1944年4月,他因此同张元第(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校长)、袁贤能(天津达仁学院院长)、罗光道(天津广东中学校长)等一起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受到严刑审讯,但敌人没捞到确凿证据,诸人先后被释放。
尤其是将台湾和韩国的近代史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对比和研究,因为台、韩具有同样的历史命运,都是从中日甲午战争直到二战结束,在日本的统治和奴役下达五十年之久,而后都面临社会的重建,教会在社会的重建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604年,中国脱离耶稣会日本教区时,利玛窦是该教会中国教区的最高负责人。然而,他的文化融合方式在耶稣会内外都遭到反对,为此,他于1609年出版了《辩学遗牍》来维护自己的观点。
这一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新民丛报》,反对用革命、暴动、暗杀手段重蹈法国大革命的悲剧覆辙。还是1902年,孙文的《中国日报》与改革派的广州《岭南报》大论战,要求抛弃改革,进行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