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红军的朝夕相处中,勃沙特逐渐地认识了红军,他在其著名的亲历记《神灵之手》中写道:“他们穿着随手弄来、而又根本不注意颜色布料做成的军服,有蓝、灰、紫、绿、黄、黑等,一些人戴着毛线织的女式帽子,一个战士甚至将教堂的祭袍像披风一样披在身上
那天,文萱平生第一次走进教堂,而且(由于拍摄需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出现在了祭台上。那神圣的婚礼仪式,优美的歌声令文萱惊叹不已!
这耶稣即是天主公开立定,使他以自己的血,为信仰他的人作赎罪祭的(三21-25)。那么,基督的正义是什么呢?首先,那是来自恩宠的正义——不是人类弥补、治疗自己和别人。
教会从圣体起成为「共融」,在圣体圣事内,基督临在于面饼和葡萄酒中,用祂那爱的献祭把教会建成祂的奥体,将我们与三位一体的天主合一、我们之间结合在一起(参见格前10,16ss)。
耶稣的眼光放在个人和群众身上,祂把他们全部带到天父面前,并献上自己做为赎罪祭。在此逾越奥迹真理的启迪下,教会知道,如果要促进完全的发展,那么,我们自己注视人类的眼光,应该相当于基督的眼光。
论爱人,他慷慨大方,施舍无度,多次将自己的衣服给乞丐,甚至将祭台上敬礼天主的用品施舍与穷人。他多次去麻风病院,侍候麻风病人,为他们清理脏污。他体贴弟兄们的软弱,陪同饥饿不堪的弟兄吃违斋的馒头。
礼仪组:负责弥撒中的礼仪事宜,担任培育辅祭人员、送圣体员、读经员的工作。青年会:该成员有不定期的聚会活动,例如:出游、聚餐、打保龄球,以及露营等。从今年7月份开始,该成员开始在教友的家庭中分享圣经。
圣堂内部的祭台前小穹顶的穹顶画十分有特色,体现了绘画、雕塑及建筑艺术融合的巴洛克特点。教会从特利腾大公会议后,结出了美满的果实,形成了17世纪教会生活的奇妙繁荣。巴洛克艺术就是其中一枝美丽的花朵。
在开门前或关门后成为我们的“圣堂”,主日请神父为我们献祭。平时我们在一起学习,分享圣经。回忆那些日子,也苦了教友们,他们经常提着跪凳随着我东奔西走“打游击”,大家虽无怨言,可我心中甚感惆怅。主啊!
我所指的特别是专务祈祷,作圣言诵读(Lectiodivina),领受悔罪圣事,积极参与感恩祭-尤其主日弥撒。我们要以这样的内心况态,投入四旬期的补赎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