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出:如同殉道者的鲜血成了初期教会新基督徒的种子那样,今天各教会如此众多的殉道者同样成了基督徒合一的种子。
教宗指出,这些神学家们持有一种封闭的态度!他们总是找藉口,不想明白耶稣的讯息。他们向耶稣要求一个自天而来的徵兆。他们总是封闭自己!耶稣因而必须证明祂所作的一切。这是历史,不忠的历史,心灵封闭的历史。
教宗谈到当天福音中荡子回头的比喻,指出天主永无止境地爱我们,始终准备迎接和拥抱我们。当天的福音记述了荡子回头的比喻,更好地说,是慈悲父亲的比喻。
教宗在礼仪结束时诵念了一篇祈祷文,指出基督的十字架既是残杀人的刑具,也是得胜的旗帜;世界有暴行,人类道德败坏并自私,但也有善良的一面。公拜苦路礼仪中,参礼的信友们手持蜡烛与教宗一起默想基督的苦难。
教宗指出,这篇《圣咏》告诉我们,承认自己的过错已经是在颂扬天主的公义和圣善。天主不仅使罪人立即感受到祂的慈爱,而且做得更多。天主的宽恕并不遮掩罪,而是消灭罪,除净罪。
教宗从《圣经》关於天主慈悲的论述谈起,指出慈悲首先是天主临近祂的子民,帮助并保护他们。欧瑟亚先知描述天主接近祂的子民,有如父亲和母亲。
教宗谈到福音中圣母的服从,指出圣母的应允开启了耶稣的应允,勉励我们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是应允上主的人,还是在一旁静观其变,默不作声的人。教宗的弥撒讲道围绕应允的链条展开。
教宗由此指出:「基督徒团体和基督徒家庭的合一即是见证:它们见证是天父派遣了耶稣的事实。然而,基督徒团体、堂区、主教府、机构和家庭达致合一,或许是最困难的事情之一。
教宗方济各5月15日主日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圣神降临节弥撒,指出耶稣藉着圣神的恩典恢复我们与天父的关系。
教宗方济各诠释当天读经选读的《伯多禄前书》,指出我们哪怕在考验中受煎熬,依然怀着天主在我们心中点燃的喜乐,天主藉基督重生我们、给予我们希望的喜乐。教宗说,初期基督徒将这希望描绘为天国的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