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说,“灵魂无价,为炼灵,没有献仪也可以。”这句话传开了,从此穷人不为做弥撒担心了。对穷人来说,这是实在的福音。“量力供应圣教会的需要”,贵在“量力”两个字。
经过为期四天的贫民窟生活,亚洲主教们衷心希望亚洲基督信仰团体成为穷人的教会、受排斥者的教会。
“谁若愿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丧失性命;但谁若为我的原故丧失自己的性命,这人必救得性命。”(路9:24)咋看起来似乎有点难理解,怎么要救性命,反而要丧失性命,丧失了性命,就可救得性命。
教宗在交给他们的讲稿中再三重申对自己和对天主要真实,谨记《福音》在描述厄玛乌门徒时的四个关键词:行走、聆听、分辨及使命。教宗指出,我们众人都蒙召行走,以上主为唯一的光明。
教宗解释道:「暴风雨中的船是教会的形象,她在各时代遇见逆境,有时饱受磨难:让我们想想上个世纪某些历时长久又赶尽杀绝的迫害,以及今天仍在某些地方发生的迫害。
教宗提及「门」的图像,在这次聚会里许多人在谈论自身经历时,运用了这个「门」的比喻:开启的门、紧闭的门,害怕他人不会为我开门,害怕他人当着自己的面把门关上。
慈悲禧年结束了,我感慨万分,我愿意把在这一年中,我家所经历的一个生命的奇迹介绍给大家,以彰显天主的无限仁慈。经上说:压弯的芦苇他不折断,将熄的灯芯他不吹灭,可见天主珍惜每一个灵魂。
封面上作者的名字若瑟‧拉青格(JosephRatzinger)以很小的字号印出,为赋给这部四百多页的大作适当的分量。
演奏音乐的是戴着毛皮头饰、身着传统服饰的音乐家大家庭,一共23人,其中三个亲生孩子,其余都是被收养的,包括一个透过音乐克服残疾的女孩。
她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基督徒;她始终把治病救人和拯救人的灵魂工作放在心里;她为社会各阶层的人不停地奉献着爱心……这就是苏景芬,这就是苏景芬的为人,这就是苏景芬的人生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