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过了大约50年,到了19世纪80年代初期,一位与伽大利纳同会的法国修女看了该书后,便决定去土耳其寻找书中所提及的那所房子。
但是,第二种则是进入心灵,使人陷入灰心丧志的状况:正是第二种悲伤,人必须坚决地、全力以赴地与之抗争,因为它来自那恶者。
福音的喜乐》中试图描述其他事物(others)(参52-75号),但更重要的是呼吁“一个具照明力的福传,藉以照明人和天主、人和人、人和世界各种相关相连的新方式,而且这福传能以核心价值启迪人心,务求达致那新叙述与新典范形成的地方
这位外邦人的宗徒还向我们保证,“如果那使基督从死者中复活的祂的神居住在你们内,从死者中复活了耶稣的祂也藉那住在我们内的圣神,使我们有死的身体复活”(罗8:11)。圣神居住在我们内,祂同我们在一起。
因此,耶稣的那种眼光充满对人的同情,接纳他们的灰心、整夜劳作毫无所获的挫折、有一颗空荡荡的心的感觉,正好像那紧紧抓在手里的网。
教宗以梅瑟为例子,引用《希伯来书》指出,“因着信德,因为他好像看见了那看不见的一位”(参阅:希十一27)。教宗感叹道,有信德的人“凭着天主的恩宠能看得更远、看到目标,并在考验中坚定不移。
含泪播种与含笑收获这句话出自圣经里的圣咏:“那含泪播种的人,必含笑获享收成;他们边行边哭,出去播种耕耘,他们载欣载奔,回来背着禾捆”“含泪播种”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人在我们的前面,默默地弓着背弯着腰,披荆斬棘
若我们接受这份邀约,预备与天主及我们人共融的地方,我们会发现:我们被诸多标记、相遇、和言语包围着,它们引我们走向那个敞亮而已经准备好的房间,这房间里,支持我们且总是在我们前面的那无限爱的奥秘不断地被庆祝
推开教堂的那扇门,走廊的中间摆放着一个水晶棺材,那一瞬间,我的眼泪流下来,就像坏掉的水龙头怎么也关不住。十年了,那个场景仍然记忆犹新,时而在我的脑海盘旋萦绕。
然而,复活的那位走进我们恰恰是在最黑暗的地方:在我们的失败中,在我们破裂的人际关系中,在压在肩上重担那日常挣扎中,以及在那些让我们气馁的疑虑中。我们的一切,我们生存的每个片段,对他都不生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