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匝肋是个距加里肋亚湖不远的山区村镇。如果不是因为耶稣的出现,这个地方是绝对不会如此出名的。其实,纳匝肋人在当时只不过是个平民百姓的代名词。耶稣当年召收门徒的时候,有个叫纳塔乃耳的人。
耶稣是我们祈祷的榜样,他在30岁准备出来传福音的时候,首先把祈祷作为当务之急,曾在旷野里40天守严斋,向天父祈祷,后来奔波于加里肋亚、犹大和耶路撒冷等地传福音,每天即使再忙,总不忘向天父祈祷。
我们也有能力毁掉友爱:圣经开篇几页所记述的加音和亚伯尔的事迹便是例子。友爱被毁,战争开始,不是吗?嫉妒、羡慕、对权力的贪婪、想要更大的权力。的确,这似乎是消极的,但也是现实的。
那时,西默盎和亚纳这两位非凡的老人忘记了年龄的重担,在耶稣圣婴身上找到了新的力量,新的任务:即感恩和为这天主标记作证。教宗勉励老年人多少成为祈祷的诗人。
半路又蒙天主启示,转往加利肋亚的纳匝肋,定居在那里。上述所发生的事,讲话的依旧是上主,但践行的仍然是若瑟,而若瑟的行事又是这具有关键性,以致他如果有半点差错的话,新的救恩史都可能因而改写。
教宗强调,先知书中早已记载了上主要来拯救万民的事,例如《依撒意亚先知书》第60章。可是,当时许多人不理解先知的话。
为此,依照天主旨意的圣经中的沟通始终与对话和责任感密切相连,亚巴郎、梅瑟、约伯和众先知便是一例,他们从不受言语的诱惑,而蛇或彼此无法沟通的个案和加因的暴力个案则截然不同。
明爱快车将由1915年的蒸汽机车牵引,由当时的客车车厢组成,1962年10月4日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到亚西西进行他的历史性访问时,乘坐到就是这火车的中间车厢。
公元685-700年,帕提亚首都塞琉西亚(Seleucia)大主教赫南·伊绍哈(HnanJshoha)肯定了阿罗本的传教工作。
「罗马观察报」于7月1日庆祝创立150周年纪念,在这重要纪念日,教宗致函「罗马观察报」社长亚维安博士,这封贺函于7月1日全文刊登于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