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阻挡守诫命的人、事、物,都该断绝舍离。主耶稣说:若是你的眼引你犯罪,挖下它来,若是你的手引你犯罪,砍下它来。带着一只手一只眼升入天堂,比带着双眼双手下地狱更好。
虽然我们有理由为诸多令人忧虑的事和各式各样伤害我们人类的暴力而悲伤,但上主的来到应使我们满心喜乐。索福尼亚先知开启了我们心中的信任感,因为天主保护祂的子民。
诚实的人绝不会如同‘恶仆’那样,对自己受委托管理的人或事发号施令。
事就这样成了。于是天主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天主看着是好的。
藉着圣洗圣事,我们人人都成了身上带着基督的人,传递基督喜乐,基督慈悲的人。我们从天父那里领受的慈悲不是一个私人的慰藉,而是使我们成为让别人也能蒙受同一恩赐的工具。在慈悲与使命之间存在一种美妙的循环。
在提升认识的基础上,倡导教友们在学习期间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耶稣倡导的慈悲事工,帮助别人、哀矜穷人、宽恕别人。最后,组织教友总结这几天边学习慈悲教导、边实践慈悲活动的体验。
祂会问我们做了哪些事。教宗接着引用他非常喜爱的《玛窦福音》关於公审判的章节指出,天主将按照我们对饥饿、口渴、坐监或作客之人的作为来审判我们。他说:这就是基督徒的生活。
教宗提醒道,教会称感恩圣事为记忆,如同以色列人把《申命纪》当作记忆书那样。我们在自己的个人生活中也必须这样做,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走过一段路程,在天主的陪伴下接近天主,或者远离主耶稣。
看到这些不同类型的基督徒,我们不禁要自问:我从圣洗圣事即开始的基督徒旅途走得怎麽样?是否停滞不前?是否走错了路?是否在不停地东游西逛,内心不知该往何处去?
教宗表示,主耶稣升天时发生了这样的事:「当上主离开门徒们的眼界时,他们向天注视,有些忧愁,但天使唤醒了他们」。《路加福音》记载,门徒们「皆大欢喜地返回了耶路撒冷」(廿四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