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死亡有期圣经告诫人们:“事事有时节,天下任何事皆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训3:1,2)时候一到,死神就来。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是否愿意,即刻鼻断气、心停跳、体变僵。
献身者能从这则圣经故事辨认苦行的标记,而这是他们所需要的,以便敝开心门迎向上主,迎向兄弟姐妹。
《天主教教理》提供一长久的回忆,纪录从圣经到教父、从数世纪来的神学家到圣贤所流传下来的多种方式──教会以这些方式默想了信仰和使教义发展,使信徒们在信仰生活上有所保证。
从圣经而言,他首先派遣先知,人类却没有接受,甚至把他们杀死,但天主并没有放弃。最后派遣了他的独生子,不过他的独生子仍然被人类杀害了。
同时,我也想特别强调指出,在信仰上,我们将根据主教团章程规定,“以圣经和圣传为依据,本着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圣而公教会的传统和梵二大公会议精神,维护信德宝库,藉圣神赐予的恩宠,宣传福音,广扬圣教
7.宗教交谈的力量:将危机变为转机 旧约圣经中,申命纪的三十章15-20节记载着梅瑟在训示以色列子民时,提出雅威大义,内容如下:—— 你看,我今天将生命与幸福,死亡与灾祸,都摆在你面前。
例如,歌德的《浮士德》的重要性,在西方要相当于《圣经》,有人说,它就是第二本《圣经》。那么,它的重要性何在?显然,歌德用六十年的时间,参透了西方文化的根本:先上路再说。
在《圣经》中,罪和成圣都在关系中表达出来。在《旧约》中,人类的罪恶、以色列子民、加音和达味王等人的罪恶都与关系相联。在《新约》中,耶稣视罪恶为远离天主和人类,而不仅是不正当的道德行为。
这个“先在”论断,得到了圣经的支持,上主对先知耶肋米亚的认识就在先知降世之前,也就是说在他尚未有肉体的之前。
「就其自然结构而言,婚姻行为是个人的行为,是丈夫和妻子的同心合作,藉此反映共同的恩赐,依据圣经的训示,共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