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教宗强调,「现在到了缔结全球教育契约的时刻,应当为了年轻世代并与年轻世代一起缔结这契约,敦促家庭、团体、学校、大学、机构、宗教、执政者和全人类投入这个培养成熟人格的使命」。
与此同时,教宗也看到围绕他身边的人,接受基督讯息的喜悦和向和平及兄弟情谊开放视野的希望,也就是用耶稣的话概括出这次访问的格言:“你们众人都是兄弟”(玛二十三8)。
在基督来临之前,对天主国的期待已经使信徒们确信:人类历史并非荒诞不经、盲无目的。耶稣自己将天国的来临比作登堂入室,参加盛宴(参阅玛22:2;25:10)。
至於种族、宗教、政治之间的紧张局势,生活局势的不稳定、对立、敌对、不正义和歧视,这些都伤害许多国家内部的组织体系,使国际关系恶化。
事实上,“作上主的门徒不是宗教的乔装打扮,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需要关注我们的人性”。相反地,“当世俗进入司铎的内心时,一切就都毁了。”在这方面,教宗方济各要求尽一切“能力与资源”进行人性培育。
通过当地教友们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98年购得老锅炉场厂房进行宗教活动,在各级政府的批准和支持下,于2001年正式开始筹建天主堂。
在这个机会上,教宗本笃十六世向这个在西班牙的朝圣地的总主教巴里奥写了一封信函,祝愿到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的人士将基督临在的光带回他们本乡,好能坚固欧洲基督信仰根源。
司祭的生活已非为自己而付出,却是为基督,为所有人而生活,要像基督一样爱所有人,服务教会,圣化他人,向一切受造物福传,像基督一样为爱教会而舍弃自己(弗五25)。
1.祭台象征基督:祭台是基督的记号(参《圣堂奉献礼典》第四章4号及奉献祷词),因为在祭台上,庆祝基督的逾越奥迹,他把他的体、血给予他的子民,因此教会作家把祭台视作基督的标记,进而称呼:祭台就是基督。
,因为他们因信德及洗礼重生于教会内,为的使他们以新的生活及工作属于基督(参阅格前15:23),为在基督内把一切归于天主权下,终使天主为万物中之万有(参阅格前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