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发生了大地震,因为上主的天使从天降来,上前把石头滚开,坐在上面”(玛28:2)玛达肋纳看到这一切明白了一个启示,这征兆象征天主的拯救张力。她也预感到耶稣战胜死亡的胜利。
宗徒们是耶稣所“选”(被选),然后为了报答此召叫而跟随他,有的宗徒还有世俗的想法,“在你(耶稣)国内,一个坐在你的右边,一个坐在你的左边”(玛20:24)。妇女们选择了耶稣是出于爱而跟随他。
我们看创世纪第22章中这样记载我们的“信德之父”亚巴郎献爱子依撒格给天主做全燔祭的过程。老人得到了天主的指示,把他唯一的爱子在天主指定的摩黎雅地一座高山上献做全燔祭。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印度服务的德肋撒修女一生服务麻风病人,却从没感染,直到她平安去世。她曾经两次踏上中国的国土,却未能实现她爱的愿望。而今天,我也看到她的影子在中国蔓延。
黎牙实比教区的雷克斯·保禄·阿里约纳(RexPaulArjona)神父表示,受火山喷发影响的大多数是农民,他们在距离火山六公里的永久危险区内生活和工作。
纵观旧约与新约,玛窦福音第一章:耶稣的家谱已经做出了完成历史的答案(耶稣君王与他犹太家族纯正血统)。另一原因就是犹太人歧视外族都是污秽不洁的民族。
作者将耶稣用过的比喻摘录下来,以玛窦福音为主线,其他三部作为补充,编写成对联。但有些只按了意义,没有兼顾对仗、平仄。对联本意是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感念主之大恩,追随主道。现摘录数则。
教宗方济各4月11日在公开接见活动前,在圣玛尔大之家前广场降福了一台比赛用的电动赛车。电动赛车是一种完全靠电力驱动的零排放赛车,符合教宗方济各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中提出的生态训导。
选自德肋撒修女文集在现实里,国与国之间并无重大分别,因为到处都是人。他们虽然面貌不同、衣着有别,他们所受的教育和社会地位纵然有别,但实际上完全一样。他们全是神和我们要爱的人,他们都渴求爱。
中东地区的阿拉伯人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常这样说我们是依市玛耳的后代。现在让我们打开圣经看看:我们知道,亚巴郎老年无子,由亚巴郎妻子撒辣依提议,让亚巴郎把埃及的婢女哈加尔纳为妾,为亚巴郎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