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也是圣女伯尔纳德和圣本笃·若瑟·雷伯的纪念日。
若缺少其中的一个,我们的生活就会慢慢腐朽。在此之前,教宗参观了特鲁希略的主教座堂,并为圣母献花。教宗方济各会见秘鲁司铎、会士和修生记忆和它所暗含的美德支持我们在时间和历史中长大并结出成果。
当天的读经一讲述了犹太人宗教领袖威胁伯多禄和若望不得再以耶稣之名施教的事件(参阅:宗四13-21)。
耶稣的公开生活始于在约但河受洗,洗者若翰的洗礼标志出受洗者“愿意悔改,为得罪之赦”。耶稣来到若翰那里为受他的洗,若翰有意阻止祂,但耶稣坚持,是为体现基督“与罪人同在”的明确意愿。
当天礼仪选读了《若望福音》中耶稣在十字架上将祂的母亲托付给若望宗徒的事迹(参阅:若十九25-34)。教宗强调,教会结出的果实“正是圣母的果实”,这通过教会中每个成员的生活来实现。
(参阅:若十三1~15)为能和好就先要聆听——天主亲自派遣祂的圣子来到世界,为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达乐修士(后为神父),髫龄慕道,除攻读神哲学外,还穷究语言之学,复寝馈于汉诗。
(罗八32)若望福音中有一段相当震撼的文字。耶稣对犹太人说:“当你们高举了人子以后,你们便知道我就是那一位……。”(若八28)耶稣声称那个最神圣的名字是他的名字。
她们给孤儿院取名“若瑟之家”,亦即请圣人若瑟作家长抚养照顾孩子。因为当时社会上重男轻女现象十分普遍,所以收留的孩子大多是女婴。迄今为止,有数百个孤儿在这里接受过修女的服务。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们听到了若翰给当时的百姓传报的喜讯:先知们所预言的,他们所等待的默西亚,就要来了。然而,若翰却强调当时的犹太人必须悔改更新,远离罪恶,接受天福(路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