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盛二玲和刘青枝哭着说:吾主耶稣为了救我们、爱我们,头戴茨冠、血流满面、手足被钉、肋旁被刺、血脉流空、受尽凌辱、惨死在十字架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呢?因此,我们要时时感恩、事事感恩、处处感恩。
这篇苦路默想的中心思想告诉我们,耶稣走在加里肋亚和犹大满是灰尘的道路上,途中遇到身心受苦的人。最後,祂在哥耳哥达的丘陵上停了下来。天主的爱在这个地方达到极致,难以丈量。面对此景我们无言以对,内心茫然。
当光荣颂和着钟声、摇铃声响起时,圣堂内一片光明,大家高唱阿肋路亚,庆祝主真复活了。
主日福音选自《玛窦福音》第14章,讲述耶稣步行加里肋亚海上的事迹。当时,门徒们遇逆风,刮得船只颠簸,他们以为迎面走来的耶稣是个妖怪,感到惊恐万分,耶稣便安慰他们说:「放心!是我。不必害怕!」
她在当天《福音》的描述中并不出众,而是出自一个普通家庭,在纳匝肋谦卑度日。她并不出名,即使当天使来到她那里时,也未让任何人知道,那天没有任何一位记者在她那里。
神父是一位向天主奉献的人,就如旧约中肋未支派的人。虽然那天听告解的神父不像神父主保圣维亚奈神父或者是圣五伤比约神父,你不说他也能知道你犯的什么罪。
复活主把自己的伤疤指给众门徒看,又让多默用手探入祂的肋旁(若廿19-28)。这场景邀请主教们,首先应在受伤者的创伤上认出耶稣的创伤。
耶肋米亚抱怨这样做可能导致的局面,但是,天主之所以只以通过诫命向我们说话的方式来引导我们,那是因为我们自由的回应——不论它是什么样的——对他来说要比正确的行为更为重要。
关于皈依,教宗说:“本主日福音又响起了耶稣在加利肋亚第一次讲道时所说的话:‘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谷1,15)。今天,元月二十五日,正好纪念圣保禄归化。
三月十五日和二十二日,即四旬期第三主日和第四主日,香港教区分别在铜锣湾基督君王小堂、军澳圣安德肋堂和深水步圣方济各堂举行候洗者考核傅油礼。旨在提醒候洗者耶稣是活水,能为世人解渴,让人明白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