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回应编者按:一位老主教自己选择的葬礼在微信光来洞见公众号发表后,获得了两万多的阅读关注。王愈荣主教的简朴葬礼,引发神长教友及各界朋友的强烈共鸣,现将读者的跟帖选摘几段,以飨读者。
1642年,孟儒望著作以《天学略义》最为重要,在宁波出版,教会常用的《圣号祷文》、《炼狱祷文》亦彼所译。查应理修士,1612—1644年在华,著书以《天主圣教百问答》《四末论真》影响大。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慨慨故人归,恬恬厚爱重”“一叶惊秋夜渐长,久待不负是天明”“月光所照,皆是故乡”“寒来暑往进德修业,冬去春来厚德载物”……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的微信公众号上,“修院动态”栏目标题体现出满满的传统文化意味
祈,就是面对灾变,号呼以告神,是恳求、请求的意思。祷,就是请求与盼望,“祷,告事以求福。”人们相信,祈祷是与神灵沟通的重要方式,通过虔诚的祈祷,获得神灵的庇佑、指引和恩赐。
这种“相互启迪”的过程(《教会传教工作法令》AD11号强调),使抽象的教义转化为具体的生活指南,极大地深化了对信仰的理解和内化。
晚清以降,正如明末清初的思想在这一时代的复苏一样,“天学”的基督教神学、哲学、伦理学等著作又开始在社会流行,我们从同治年间瑞安人胡璜(字玉书,号此斋)的稿本著作《道学家传》在最后部分抄录了《圣教信证》收录的中文
在《礼仪宪章》第38、39、63b号当中,都很清楚地表达了这项本地化的基本要素。
主礼在复活蜡烛刻上十字圣号、希腊字母Α和Ω,和该年份的四个数字,说:基督过去和现在,元始和终结……时间属于他,世代属于他,愿光荣和权力都归于他&hellip
附录一:拉丁经文InnominePatris(圣号经)InnominePatris,etFilii,etSpiritusSancti.AmenPaternoster(天主经)Paternoster,quiesincaelis
原文见“遇到耶稣”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