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真正的怜悯是与他人同悲共苦。」教宗鼓励我们自问:当我阅读战争、饥荒、全球疫情等许多消息时,我是否与那些人感同身受?
教宗不仅提到个人的祈祷,也谈及他人的代祷。教宗表示,教会内的祈祷团体持续繁盛兴旺。礼仪时节与团体祈祷伴随著堂区的生活,有些基督徒感到蒙召以祈祷作为自己一天的主要活动。
她们还为他人祈祷,这些活动帮助他们与团体保持联系。体弱的修女经常拜访那些比自己更虚弱的人,提供社会和精神上的支持。这直接源于修女们不仅在她们活跃和富有工作能力的时候,更是在生命的每个阶段中对人的重视。
当我们搬到新家或为新季节换衣服时,这可能是绝佳的时机,反思我们的真正需求,出售或赠与他人我们不需要的东西,总是寻求让我们的物品可以被二次利用。节俭的美德最让我着迷的是学会赋予每件事物适当的价值。
领圣体,念玫瑰经,堂里有事却不见他的身影;你看某某,似乎非常热心,但却常爱说是非话;某某还是会长,但却没有立孝敬父母的榜样……也许那些有错误的兄弟姊妹已为纠正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只是还没有达到让他人满意的程度罢了
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天主对我们也是极其慈爱,我们也像约纳先知一样常常界定我们心中的天主,常用我们狭隘的心去排斥教外人,我们总愿意天主按照我们心愿,不清楚自己经偏离了航线,宁愿行走在往塔尔史士的途中,也不愿意怜惜他人
并立下誓言,不仅要借由信仰做自我精神的提升,还要激励自己在医疗工作上以“爱”服务他人。从学生时代到毕业、就业、成家这段漫长的岁月中,青年学生们共同祈求的理想终于有了具体的目标。
只要真心愿意的话,我们每个人,即使是一个卑微的乞丐,也可以对他献出爱心,对他人有所帮助。”(原载07年10月4日《文摘报》蒋光宇/文) 一个穷人的神贫精神,更能显示出其纯洁和美丽的光辉。
因此,当一个人处在病弱中,身陷残章中,需要他人协助时,他的人性尊严丝毫不减少。
这也让我们反思基督徒的态度:基督徒应该对天主圣言开放并且去服务他人。封闭的基督徒结果总是很糟糕,因为他们并非基督徒。他们是封闭的思想家。基督徒应开放于圣言的宣讲以及欢迎弟兄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