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德肋撒修女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服务弱小上,亲自去大街上把患病的人找回来,不怕脏,把爱给予那些人,最后不仅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连各国总统都对她敬佩不已,这才是我们信仰的榜样。
依撒意亚先知受召神视读经:依6:1-8(经文略)朝拜祈祷领:主,我们在这里斗胆向你伏求,我们在这里钦崇朝拜你。
福音分享旧约记载了天父逐渐借着诺厄、亚巴郎、达味、撒罗满以及先知们等一系列人物显示自己,但无论如何,以色列子民始终对天主的认知甚是浅薄。对于他们,雅威这个名字十分神圣,他们不应该随意呼唤。
特别感谢王安多尼神父对译校工作的首倡,还有前期一起同工的李保禄、岳玛利亚、吴依撒伯尔、李玛利亚、王玛利亚、左莫尼加、米若瑟等,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愿天主纪念他们的辛劳!
(依五二7)依撒意亚先知的这番话所传达的安慰和释然,是要给在流亡中饱受凌辱、暴力和压迫,丧失尊严、生死不定的以色列人民。先知巴路克因触景伤情而自问:「以色列!这是什么事呢?
他的母亲苏珊娜(有的译作‘苏撒拿’)出人意料地翻开圣经,找到经文大声读到:“好像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亚4:11;匝3:2)众人为这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而感谢神。
曾太太为家中幼女,从澳门圣罗撒女子中学英文部毕业后到香港继续升学,1964年开始工作,婚后,两个儿子相继出生,曾太太遂放弃事业,全职照顾家庭。
[page]2006年,受德肋撒修女的启示,圣诞节我找了村里一些穷人让他们到饭店来吃饭。叫了一些朋友亲自来服侍他们,村里的群众和支书很受触动。他们说:“你们远远的走在了政府的前面。”
亚郎的后裔中任祭司职分的,日日在外院宰杀牛羊,带赎罪祭进圣所为以色列民赎罪;一种是赎罪日,要为一切罪洁净一年:大祭司一年一次带血进入至圣所,宣告赎罪日,百姓都要刻苦斋戒,洁净清心,战战兢兢等候大祭司所献之祭是否蒙悦纳,
求学罗马几年后因其出色的成绩被教区主教派到罗马的亚坡理纳修院(Apollinare)继续神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