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室外批斗就站在三条腿的椅子上,红卫兵稍不满意就踹椅子踹桌子,人就从上面摔下来,还好都没有摔坏过。
同时组长也要带领骨干走出去福传,走访教友,帮助教友善过信仰生活。
重庆教区丁杨神父: 我曾在教宗方济各的弥撒中担任送圣体司铎,近距离地观察过这位可敬的老人。专注、慈祥、和颜悦色的表情,简洁却直指人心的讲道,非常符合这位圣父一贯给予外界的亲民形象。
我们发表过一篇文章,是评论华北基督教的,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文章中说当初对基督教有一些负面的评价,认为‘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这是反面的宣传。
当我1990年第一次读《利玛窦传》的时候,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来,穿中国的服装,吃中国的饭,过中国人的生活,最后死在中国,葬在中国,为了什么?
回想1990年毕业后,同学们都各自走上了铎职生涯,每位弟兄都忙于主的事业,27年竟没有相聚过一次。大家在修院生活中建立了浓厚的同学情、师生情,无不渴望能相聚,互述心中的甘苦。
从法律上来说,教区司铎过的不是福音劝谕的三愿生活,但从灵修的层面来说,教区司铎和修会会士所应度的生活是没有太多区别的。在接受执事和司铎品位时,回答主礼的几个我愿意不是已经一次而决定性地做了选择吗?
他没有给自己奢侈过一分钱,两套衣服,一辆自行车走遍了所传区域。他手无积蓄,就是本村建新教堂,都是临时求的援助。真可谓,两袖清风存正气,一腔热血无偏心。
(依六一——1)耶稣自己也说过:我来在世上,是为赏给人生命。耶稣是天主的上智,认识人的神病;耶稣喜欢治愈人灵魂上的病,人的神病越重,越能发显耶稣的仁慈。
就这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是您撒播了信仰的种子;那一年,市区教友组织几个大轿车人前往您所在的小巴拉盖村过瞻礼赶弥撒,您在数九寒天的神功阁里一坐就到后半夜3——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