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25:40)一位行医的韩修女,经常把自己的收入施舍穷人。当蔚县白乐镇一位孤寡老人因生活穷困要告别这个世界时,他看见了韩修女拿着礼物走进他那低矮的茅舍,心灵蓦然激动不已。
吾主耶稣在玛窦福音中,亲口提起“地狱”、“火狱”、“阴府”、“火窟”、“永火”、“永罚”就有十三处之多;间接提到地狱现实的,也多达十七次。因此,地狱的实际,是耶稣亲口启示的真理。
教宗从两段福音章节出发,阐述慈悲的意义:第一段是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第二段是纳因城的寡妇。慈善的撒玛黎雅人一看见路旁有个人被强盗打得半死不活,便对他动了怜悯的心,下马前去触摸他,照料他的伤口。
教宗在要理讲授中解释耶稣与撒玛黎雅妇人的相遇(若四5-27),藉此事迹强调对话在基督徒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宗说,耶稣明知她是一名罪人,却还是聆听她,与她对话。
本主日的福音记述耶稣叮嘱门徒们不要害怕那杀害肉身,而不能杀害灵魂的人(玛十26-33)。耶稣三次勉励门徒们你们不要害怕,因为祂教导他们,要他们做好准备去面对日後的考验和迫害。
教宗在交给他们的讲稿中再三重申对自己和对天主要真实,谨记《福音》在描述厄玛乌门徒时的四个关键词:行走、聆听、分辨及使命。教宗指出,我们众人都蒙召行走,以上主为唯一的光明。
圣经上说:天主以仁慈待人,他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参阅玛5:45),就是这个道理,所谓天理相通。
(玛18:21—22)【如果你们不从各自的心里“宽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要这样对待你们。】
当天的福音记述耶稣显现给妇女们(玛二八8-15),同时也把我们带到耶稣已空的坟墓。教宗说,默想耶稣的空墓对我们大有裨益。充满恐惧和喜乐的妇女们急速离开坟墓,把坟墓已空的消息告诉门徒们。
教宗对当天弥撒中玛窦福音的内容(一18-24)作了省思,强调大圣若瑟的顺服与谦卑,他聆听和信任天主的能力为我们树立了效法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