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此,我们仍能从这些讲道的“内在”幅度看到教宗“直白的交流”,透过他的措词让他的思想表达得更为“透彻”。
为此,教宗最后恳求圣神光照我们内在的良心。
我们也需要接纳穷人、让青年做主角,以及培养内在生活。今天的‘绿色经济’丝毫不关注穷人和不平等现象。
「祈祷当然会恩赐无比的平安,但它要经过内在的战斗而来;这种战斗有时很艰难,而且会长期伴随着人生」。教宗说:「祈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会逃离祈祷。
有时,枯燥“可能取决于我们自己,也可能来自天主,祂允许我们外在或内在生命的某些情况发生,甚至疼痛,如阻碍进入祈祷的头痛”。
很明显,善行善功不同于善心善念、善情善愿或善言,因为它是内在诸善的外现,是落实在行动上的善。所以那些潜藏在内心的善,若不用具体行动表现出来,那就与善行善功无缘。
首先,为了追求这种美德,我们必须检查自己内在需要改变什么。节俭需要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我们愿意培养适度、节制和清醒吗?
爱和慈悲就如《父亲的心肠》宗座牧函所言,是“接触我们内在脆弱的最佳方式”(2号)。教宗以护士为例,他们温柔地触摸病患的创伤,好让病患不再受伤害。上主也如此,祂以同样的温柔触摸我们的创伤。
「年老时,视力会有所减退,但是内在的眼神看得更透彻,那是用心灵来看的。人变得能够看到过去不曾留意的事物。老年人懂得洞悉、善于观察。
我们不要浪费时间和自由在空虚的事物、让我们内在空虚的消遣上,当生命每天给我们提供与天主和他人相会的宝贵的珍珠时!知道认识它是必要的:为了找到它而辨别。商人的最后一个动作是:买了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