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伊斯兰教徒的反应,全球伊斯兰联谊会意大利分会的顾问夏洛亚说:答:教宗在昨天的念三钟经活动中,完满地澄清了误会,澄清了他所提到的事与他本人的思想绝对无关;只是引用中古时代的一段记载而已。
据了解,衢州市天主教始于明末清初。1901年政府将府山21亩土地拨给教会建造教堂,教会皂木巷的房子让给政府。1906年-1908年,奥地利籍魏殿培神父在现府山教堂东侧建九间楼房,创办中法培才中学校。
在课间休息后,胡神父就唐至元时期景教及也里可温、明末清初陕西天主教、禁教时期的中国天主教、中华民国时期的陕西天主教等课题为大家进行了详实的讲解,胡神父还为大家罗列出了各个时期传教士在华传教的特点及教友的组成
明末清初,北京东堂,北堂相继落成,才改称南堂。清顺治七年(1650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旧址上重建。除了新建大堂外,据说还有天文台,藏书楼,仪器室和传教人员的住宅等,规模很大。
当年法国传教士刻绘的马形图案大约在明末清初,一位杞姓男子和一位李姓女子不知何因在此传奇相遇。他们依山傍水,搭棚而居;日作夜寐,繁衍生息;男耕女织,采摘渔猎。
历史上,唐朝的景教和元朝的也里可温明末清初的天主教多次传入中国。基督教在中国真正大规模传播,是在鸦片战争后才开始的。
黄花港村在明末清初时,那里曾是一片荒野洼地,只有满地的黄花菜,从而被人称为黄花港,是一个人烟绝迹的地方。
根据当时手头的钟鸣旦神父编的《徐家汇藏书楼明清间天主教文献》(五册,钟鸣旦、杜鼎克等编,台湾辅大神学院出版社,1996)和北大郑安德先生编的《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五册,郑安德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所
(2006年10月15日星期日上午)徐光启是明末清初展开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趋,1950年代当耶稣会士踏上台湾这块土地的时候,首先想到要成立一个出版社从事文字福传的工作,1957年出版社成立于台中,是当时台湾仅有的几个出版社之一
碑廊背面石刻是明末清初学者查继佐所撰《徐光启传》及现代著名画家程十发临摹的徐光启画像。墓西侧有石马一匹,墓前左右水泥石凳围绕,遍植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