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让出徐家汇天文台,为震旦提供食宿处,并派出一些传教士担任教师。1903年3月开始上课,有学生20人,马相伯任院长。到震旦求学的人数增加很快,到1904年初已经翻了4倍。
土山湾画馆与世博会展品“中国牌楼”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大批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上海,在徐家汇建造天主堂、修道院、天文台等建筑,形成了天主教社区。
震旦学院的创办既得到法国教会的资助,但更受到了他们的限制,因为,以办教育为名,进行文化侵略是正适合帝国主义者的需要的,当时法国教会将徐家汇老天文台给震旦作校址,并派了数名外国司铎(神甫)担任义务讲座,震旦遂于一九零三年三月一日开学上课
“天文台”原是气象台的天文部,1926年10月被世界天文协会定为世界三个地球经度测量基本点之一。徐家汇测定的时间能决定每个人手上手表的精确度。
同时还在西侧建起了神父住宅、天文台、藏书楼和仪器馆,4米高的铁十字架矗立在教堂的顶端。
我又卖弄我自己学到的一点点天文知识,什么北斗星有八颗星等等,劳神父笑说:我欢迎你到我的天文台来,让你看一晚星星!接下来他轻吁一声说:你知道吗?我差一点儿死了。我不久就要回国,不回来了。
这台地震仪为俄国大科学家贾理精所发明,1931年由上海徐家汇天文台运津。天津最早的建筑教育始于该院天津最早的建筑教育事业始于该院建筑系。1937年秋,教育部令工科分为土木系、建筑系。
此外还有天文台、藏书楼等。教堂正立面朝南,为巴洛克式,室内则采用了罗马式的手法。三个雄伟而不失细腻的拱门将入口妆点得很有特点。 北堂原址在中南海湖畔蚕池口(今旧北京图书馆斜对面),1703年开堂。
14米高的天文台建于1442年。今日的古观象台,南怀仁所设计的天文仪器都还在,只是周围的变化大大不同了。
现保存于巴黎国立图书馆和巴黎天文台图书馆的《汉语语法》,除了汉语口语语法外,还附有关于中国的各种知识,显然这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