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早期的成长和形成的经历,跟希腊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如果要接受基督教就必须对古希腊文化全盘接受,这样才能使基督宗教在文化中生根。
一、人生如戏 在病床上回顾一生,真如观看电视剧一样,一幕一幕地呈现在我目前;幼小时的家庭及堂区生活,小学、中学时代,大修院攻读哲学,入耶稣会后之各阶段的陶成,陶成后所接受的各项职务,晋牧后在花莲及高雄二教区的牧灵福传及行政工作
当很多人就圣体圣事觉得这话生硬(若6:60)不能接受时,他代表宗徒也代表人类向基督作出了信德宣誓:主!惟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
——天主教教友、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李家同的淑世理想一个好的志工是不让受助人感激你,而是像接受朋友的帮助。如果一个人去世了,回想一生却没有做过善事的话,我想他不会快乐。
凡接受祂的,祂给他们,即给那些信他名字的人权能,好使成为天主的子女(若1:12)我们作为天主的儿女,基督的门徒,心中怎能没有天主的话呢?
在西方国家的理解和接受层面上,这主要是一篇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变化的文章,并涉及到了再婚的离异人士领受圣体的话题。
利玛窦当时的福传方式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但实际上在中国行得通的只有本地化,否则很难让中国人接受天主教信仰,毕竟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已根深蒂固,让他们抛弃老祖宗的东西,是不太可能的。
回国后,我也试着带领教友高举十字架徒步福传,一路上挨家挨户宣讲并祝福,教友们都很感动,相遇到的的人也很乐于接受我们。二、尊重当地风俗在我做修士的时候,长上让我们修士仿效传教士,体验他们当年的传教经验。
但天主的恩宠从不强迫人,耶稣也不勉强人接受天主的护慰,只有那些爱祂的人才可得到祂所许诺的护慰。
如果我国宗教忘掉自己身处何地,一律向外国宗教看齐,照搬照套外国办教模式,把外国价值观奉为圭臬,甚至甘愿接受外国势力的指令和支配,就会同自己所处的社会和文化产生冲突,违背各族人民包括信教群众的共同意愿,是不会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