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和救援信仰就像黑暗中的蜡烛,虽然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但却给我们心灵的眼睛带来光明。让我们在人生旅途的夜色中看清脚下的路,看清眼前的陷阱,看清身边的障碍物。
那古老的白墙黑瓦也更显其自然、庄严和纯朴!
圣诞节庆祝的这个小婴孩就是所有能量的泉源、黑暗中的光明、绝望中的希望。每当我们灰心、抱怨、失望的时候,就是忘记了祂就在我们身边,而每个圣诞节都再一次提醒我们这个不变的事实。
保禄说的非常清楚:黑夜深了,白日已近,所以我们该脱去黑暗的行为,佩戴光明的武器;行动要端庄,好像在白天一样,不可狂宴豪饮,不可淫乱放荡,不可争斗嫉妒;但该穿上主耶稣基督……(
客纳罕妇女坚信耶稣是拯救她与她的孩子的真正救主,是她在逆境的黑夜里唯一的救星,是她的命根子,是她从此有了依恃而惬意地走完生命长途的保证。
在这层意义上,教宗强调,纳匝肋的若瑟“非常相似埃及的若瑟”,后者是雅各伯和辣黑耳的儿子,先是在埃及做奴隶,后来成了这个国家仅次于法老的重要人物。不过,若想了解福音中的若瑟,则先要了解白冷和纳匝肋。
相反地,它们只间单描述那“一周的第一天,清晨,天还黑的时候”,门徒所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一切。那必定是个令人非常困惑、出乎意料之外的经历,因为每部福音在细节上的描述,都各有不同。
在《旧约》时代,许多妇女都作牧放羊群的工作,例如辣黑耳(Rachel)和漆颇辣(Zipporah)。花地玛圣母显现给三位牧童当中,两位就是女孩子。
你们在守斋日仍然苦心经营,勒索你们所有的工人……你若由你中间消除欺压,指手画脚的行为和虚伪的言谈,你若把你的食粮施舍给饥饿的人,满足贫穷者的心灵;那么,你的光明要在黑暗中升起,你的幽暗将如中午。”
圣母玛利亚时常为贫困和低层的人祈求,因为她在世时也经历过贫困,如在白冷受到的屈辱“找不到客栈而在马槽生下儿子”、黑落德王的迫害、逃亡埃及和陪伴圣子在十字架下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