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想饱受折磨的乌克兰,想想处于战争中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居民,想想缅甸,想想罗兴亚人。让我们祈求和平,让我们为这些人民和全世界祈求真正的和平。”教宗指出,“让我们恳求和平,愿和平有所进展”。
如同亚西西的圣方济,今天我们也想说:“吾主,愿祢受赞颂!”透过创造之美,祢揭示了自己是良善的源泉。
那时,它是加里肋亚的一个小村庄,在以色列的偏远地区,充斥着异教徒及其污秽的边境地区。正是在那里,天使带来了一个形式和内容完全闻所未闻的信息,以至于玛利亚的心颤,不安。
这显示了天主对亚巴郎后裔的祝福应验(参创17:6)。二、以色列人遭受压迫问4:为何埃及新王对以色列人感到威胁?答:这位不认识若瑟的新王看见以色列人数众多、日益强大,担心他们在战争中会联合敌人背叛埃及。
就目前资料来看,有以下两种说法:一、日方认为教堂内藏有国军伤员和间谍,日军知道此事惩治教会;二、中方及教会人士认为日军提出寻找良家妇女的要求被拒绝,日军报复。
我们是在罗马迎来的圣枝主日,在圣周里历经千山万水,从意大利到法国,一路上伴随耶稣的生死苦难,我们祈祷、守斋,拜苦路,不论从意识还是形式上都是一种逾越,当我们来到法国露德时,已经万物复苏,主耶稣复活了,阿肋路亚!
在下面的日期于梵蒂冈举行的会议上,陈情者,图托枢机阁下(JosephVivesyTuto),根据教会法典提出了上述有关主保的提议,这是由美洲主教们写了七十多封信提出的请求。
教会的圣人们深知玛利亚在教会中、在他们个人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更不用说圣母是多么慈爱和大能。对这位不倦地倾听和助佑她的孩子们,渴望我们信赖她的圣母玛利亚,现在就让我们听一听,一些圣人是怎样说的。
当地时间3月20日清晨,埃及重要的教会领袖埃及科普特基督教大主教谢努达三世葬礼在首都开罗圣马尔谷主教座堂举行,当天埃及设为全国哀悼日,国降半旗致哀、政府官员和各界人士前往圣马尔谷堂吊唁。
古往今来的教会圣人们莫不谈及这个问题,尽管各有所见,大意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人对天主的回应——或悔罪,或谢恩,或赞美,或祈求,心里怎么想嘴上怎么说,原本无一定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