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非白纸黑字写下的计划,也不是由上对下的命令。教宗方济各表示:「也因着圣斐理伯内利的使徒工作,拯救人灵的使命重新成为教会的优先工作;人们再次明白,牧者必须与民同在,才能领导他们,支持他们的信德。」
(玛6:7-9)……不是凡向我说‘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天国;而是那承行我在天之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天国。(玛7:21)
一位外籍传教士被派往西边很远的地方,记不清是去巡视教务,抑或是到那里牧灵,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单马车是当时传教士常用的交通工具,塞外真的可以用荒凉广袤来形容,百八十里路见不到一户人家很正常。
默想完毕,顿时感到今天的事是自己的不是,你就是脸朝外打喷嚏,人家说说又有什么不对?起码给自己敲个警钟,以后不至于犯这样的错误。本来应该感谢人家才对,怎么就和人家大吵了起来?
当然以子为师不是单纯地要以自己的孩子为师,而是要以孩子身上那种本性天真的生命特质为师。我们大人在俗世间面对各种挑战和诱惑,已经丧失了那种童真与创造力,所以要在孩子们身上找回来,孩子们就像我们的分身。
他说:你们怎么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现在才7点,你们不是定在8点钟吗?德国兵听了想再过一小时来行刑也可以,就走了。
吉丁神父将静观祈祷比作观河水,将分心喻为河面驶过的小船,我们好似坐在岸边的观水之人,将注意力集中在河水上,而不是来往船只上。
若望福音第15章16节明白地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并派你们去结果实,去结常存的果实;如此,你们因我的名,向父不论求什么,他必赐给你们。
教宗继续指出,所要重视的就是要了解教会的礼仪超越大公会议改革本身,事实上,改革的目的主要不是变换仪式和文字内容,而是更新人的思维方式,把庆祝基督的巴斯卦奥迹放在基督信仰和每个人生活的中心。
因此他特别叮咛:要理讲授是教会的行动,因此要理教员必须讲授教会的信仰并为此作证,他所教授的不是自己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