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中华使徒"利玛窦当年就是在澳门学习汉字和中国文化,并成功进入内地,把福音留在神州。而天主教会在澳门近五百年的辛勤耕耘,也逐渐形塑了澳门那份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
当时,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等,到广州、肇庆、南昌、南京,传播西学,结交士大夫,翻译西方著作,介绍西方的物理学、地理学、天文学、农学等,也把中国的四书五经介绍给西方。
伟大的中华使徒利玛窦当年就是在澳门学习汉字和中国文化,并成功进入内地,把福音留在神州。而天主教会在澳门近五百年的辛勤耕耘,也逐渐形成了澳门那份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
习近平主席不仅在今年6月访问波兰之前,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位伟大的波兰汉学家和传教士——卜弥格,而且在今年9月杭州G20峰会之时,也提到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文字福传不如宣讲福传那样,可以给很多人去宣讲,引领很多人信主,这项工作注定是默默无闻的,因为短期内是看不到效果的,百年多来,为大家所熟知的也只有利玛窦神父和徐光启教友。
而利玛窦就接受了这种文化的洗礼,1582年进入中国就开始了和中国儒家思想的交谈,推行适应本地文化的传教策略。
(《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方豪著,中华书局出版)明史《沈漼传》更将王丰肃与利玛窦相提并论:“西洋人利玛窦入贡,因居南京,与其徒王丰肃等倡天主教,士大夫多宗之”。由此可见王丰肃对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影响之大。
在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举办的《纪念利玛窦逝世400周年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马英林主教就利玛窦神父独特的贡献做出三点总结,值得关注:1.特别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努力将基督福音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直到明朝的利玛窦,天主教会才开始在中国文化中扎根。时隔不久,又出现了礼仪之争,给刚刚展开的中国福传运动重重的一棒。中国教会福传的再复兴应该说是1840年之后的事情了。
而打开中华福传局面并延续至今的应归功于明朝来华传教的意大利神父利玛窦。400多年来,中国的传教事业虽几经起落,但仍在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了教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期,教友人数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