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只有通过宣讲,才能使思想得以让人明了,才能改变思想中的错误。古话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意思是凡我知道的就全部说出来,既然要说,就说个彻底、明白、清楚。
教宗指出:“谁看教会的时候,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它的错误,而且扩大渲染其中的恶表,或只对那些有传染性的耸动事件感到兴趣,他必然是出于好奇心和偏见,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可是历史非常清楚地显示:大多数也会错误的”。教宗强调:“真正的理性不是由大多数人的同意来保证,而是由人的理性对造物主天主保持透明清晰的认识,并且人人一致聆听作为我们人类理性的源头的天主”。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劝不劝在你,听不听在他。你警告他,他不听犯了罪,咎由自取。你不管不问,他犯了罪,他会埋怨你不管他而恨你一辈子。
另一方面,简单地将我们的欲望与天主的旨意完全等同也同样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对自己诚实的话,我们知道:我们内心的欲望如果任其实现,有时会对人对己造成伤害。这些欲望明显不是来自天主的。
教宗又说:“今天,不是海洋或长远距离,而是对天主和对人错误和表面的看法所造成的边界,才是宣讲福音者面对的挑战。这些边界在信仰和人类知识之间,在信仰和现代科学之间,在信仰和追求正义之间造成对立。
教宗首先提到共融的果实说:你们要彼此关怀和接纳,友爱地纠正错误并尊重较脆弱的姐妹;你们要增进共同生活的精神,消除团体内的分裂、嫉妒和流言蜚语;你们説话要坦率且怀有爱德。
但重要的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们必须时刻改正自己。”他还提到一首登山歌:“在攀登的技巧中,重要的不是不要跌倒,而是不要倒在地上爬不起来。”
复函继续表示,但这“并不表明错误贯穿于杰诺韦塞先生的全部笔记。事实上,在笔记的许多处,尤其在随后的文字中,我们看到将我们引向正确诠释的成分”。
又有些人对罪的意识较淡漠,总有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误心态,“反正我的良心平安”,觉得自己是个“良民”,无罪可告;有些教友即便意识到该办个妥当神工了,但见到那等候的“长龙”便怯而止步,因为弥撒马上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