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能是在公元27年的一次盛大庆典上,耶稣在纳匝肋的会堂里讲了一番话。这样的庆典每次都在以色列人当中激发起巨大的希望。
随着钟声,会士们徐徐步入会堂,各就席位,高唱赞主圣歌,轮流朗诵经文,歌声悠扬,感人心腑。
黑落德王(HerodAgrippaI):这里的“黑落德王”是黑落德·阿基帕一世(HerodAgrippaI),他是黑落德大帝(大黑落德)的孙子,掌管犹太地区(41-44年)。
他们渴望这位将要来的“默西亚”能帮助自己和民族赶走罗马人,建立一个新的打败周围人的“犹太帝国”。这样一来,犹太人本有的“等待天主救援的‘将临期’”,却变成了“我想要的救援的期盼期”。
两千多年前的一位犹太女子玛利亚也喜乐地欢呼:“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我的心神欢跃于天主、我的救主”(路1:46-54)。
白冷城对那些不远万里前来朝拜犹太君王和天主的外邦人,也是一扇门。新约贤士们在一颗异星的指引下,前来白冷城朝见耶稣圣婴。他们不属于天主拣选的子民,却与这个子民会合(玛2:1-12)。
图为2013年5月6日,耶路撒冷哭墙前,方济各与犹太经师什科尔卡和伊斯兰教长阿布德相拥。他改善了前任教廷令人生畏的形象,并展示出教宗也完全可以拥有现代观点。
请看圣经记载的伯多禄、保禄、斯德望,他们是什么样子的,曾经一个个胆小如鼠的渔夫,竟敢在犹太最高当局及广大民众前证道,他们拥有圣神绝大的胆量、勇敢与智慧,用舌剑击败众敌。
礼仪圣乐的发展不论是教会初期,承自犹太传统的用以服务天主圣言,或以祷词为主的音乐,还是雄伟教堂内庄严、华丽的团体歌咏,都与信仰和文化有密切联系。音乐反映了时代的信仰和文化实况。
巴郎的神视在犹太传统中世代流传,在贤士来朝的故事中成为了事实。贤士原是指波斯的司祭,在我们的经文中则被表达为星象家,他们可能来自于波斯或阿拉伯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