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宋志云会长和李夙林教友,她们原来都有很严重的病苦,后来她们不顾自己的病,一心投入福传,用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到省内外许多地方去宣传福音,看望贫困老人和病人。
圣母降福了父女们2006年元月下旬,正在西安南郊某建筑工地担任施工员的赵德义,一天晚上在经理办公室结算工资后返回时,在没有灯光的楼梯上从三楼的拐弯处跌到了一楼,他拍了拍身上的土,那也没伤。
劳委会一直关注外判工人的权益,改变纯粹以价低者得的外判制度,让最低阶层的工友在辛劳背后,能赚得一份活得有尊严的工资;而培育组也积极走到各堂区,培育教友认识「社会训导」内工人阶级应有的权利。
在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的第二年,米神父要求停止领工资,他只收法国政府给他的生活补贴。每年寒暑假期,他都会回到巴黎两三次,是他从欧洲给西外带来了第一台录音机和电视机。
在此之前,就有教友把一些用不着的衣物托神父捐出去,于是神父就让这5位教友帮忙清洗整理这些衣服,有一些比较新的就让他们去义卖。左神父说:当时我们就是手里有什么就送什么,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弥撒结束,主教号召大家踊跃捐款,有捐一千万的,有两个捐五百万的,有捐三百万、二百万的,甚至外教的人也来捐款,结果一台弥撒下来,收到捐款两千多万,这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在短短的二、三年内,耗资四千多万的主教府
他找北京军区医院专门治疗智障病的老同学安排英蓉住了院,医院职工还为她捐了款。经过医院五个月的有效治疗,小英蓉的病情大大好转。经过几月的慕道学习后,陆平全家四口都加入了教会。
更令人钦佩的是,老人把这些善款全部捐出来,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因爱而遭遇尴尬的好心人。多少年过去了,老人早已离开人世,但以老人名字命名的基金却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当时沙特尔的居民有五千,他们共捐出了将近两万五千欧元。这件事证明了建造主教座堂并非仅仅出于某些人想借着建筑而成名,更是一般教友们为表达他们的信仰,而出钱出力来完成这些传世的教宗艺术遗产。
她把在生活中省出来的几千元钱都捐献给教会,自己的家过着神贫的生活,连冰箱、洗衣机都没有。临街的房子是全县城最矮、最破旧的一栋,只要改建就是店面,可她从没想过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