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他曾在北部清迈市蒙特福特修会学校念中小学,学校强调纪律和独立思考,这训练对人生十分有用。他说:“我犹记得每天上课前的早会祈祷,宗教教育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观。”
后来,受谭老师启发,我把“信德”又拿回家乡给有文化的教内兄弟姐妹分享,还给与我熟悉的教外朋友阅读,使“信德”的光热向社会发散。
已退休的原省电力学院李诚群老师回忆了如何将《圣心月》中的文言、方言精心修改易于为教友接受的现代文,分享拿着出了两三期的“信德”到教堂售卖的情形,以及“信德”没批号前受人举报如何艰难举步走到今天。
主教进堂主教讲话在弥撒讲道中张宪旺主教藉当天的福音展开分享,主教回顾宁津张傲教堂的建设时,肯定了本堂神父和教友们的奉献和付出,同时也感谢新加坡教友刘玉先女士对建堂工程的大力支持。
该筹备委员会主席若瑟·萨特里亚(JosephSatria)说,该倡议是基于67个堂区共数百名年轻义工的分享经验,他们去年参加了雅加达总主教区的天主教家庭会议(K3J17)。
今天,急需以喜悦和承诺活出社团的幅度:即团结关怀,彼此相遇,分享成功或失败经验,以及汇集资源。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增加人类、社会和文化遗产。教宗吁请人们逆流而上,为人性尊严、接纳和自立而奋斗。
神父们要继续发扬牧灵爱德,以慈悲与鼓励去陪伴家庭、以创意与明智去关爱家庭、以忍耐与敏锐去牧养家庭;神父们要继续寻求福传智慧,带领教友们组织好家庭祈祷,进行好信仰传递,建设好家庭教会。
当年,他的舅舅著名的教育家、社会学家、爱国老人马相伯为晋牧的外甥接风,分享来自上天的恩典,并共谋中国教会之发展,天主的名在中华大地受显扬。
看望走访结束后与神父同行的樊德兰姐妹分享说:“73岁的卢兰阿姨出去于教友家庭,舅公是神父,妈妈是婴孩,出生就领洗,是一位虔诚的老教友,她渴望神父的到来但又怕麻烦神父。
本场坚持中国化“百场讲道”活动由淄博市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玉同神父以《教会中国化的亲身体验》为题目,通过对本人自1983年进修院学习,到进铎30年来的人生历程,结合堂区管理、福传牧灵和爱国会日常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