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源自西方科学传统的、对自然秩序的敬畏,与源自中国人文传统的、对道德和文化使命的敬畏,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他既有科学家的严谨求真,又有人文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很多朋友常常怀着敬意给我们述说苏铎的故事,钦佩他为了服务这一崇高使命而远离荣誉地位,选择以一个普通司铎的身份默默而愉快地奉献终生。在热带地区求学生活,起初为我最难适应的就是蚊子一年四季的偷袭。
尽管修生未来要履行的牧灵工作需要各种人际关系的技巧,但修院的司铎培育一直把认知技能放在首位。即使有些修院提供人际关系技巧课程,但课程也欠缺系统化。
所以耶稣明知他的父母要受极大的痛苦,虽然他热爱他们,但仍忠于自己的使命,服从天父的圣意。我谦恭地祈祷:天主经一遍;圣母经十遍;圣三光荣经一遍,以及法蒂玛圣母祷词。(吁!
(格后12:10)为此,我们每位基督信徒都要肩负起神圣的福传使命,回应天主的召唤,见证救恩,充实每一天!相信,透过不断的祈祷,我们的明天定会更加美好!
基督的年轻使徒,向世界显示信仰带来真正、圆满而持久的幸福和喜乐,这尤其是你们的使命。如果某些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有时似乎显得辛苦和烦恼,首先是你们应该见证信仰的喜乐和幸福的面貌。
家庭具有一种自然本性的召叫使命,要推展生命:它陪伴每一个个人直到他们成熟,并且激励家庭的成员借由他们的彼此关怀及分享而一起成长和有丰富的收获。
就这一点来讲,圣母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大的:所有的基督徒终其一生,在天主面前的真正的使命就是尔旨承行于地——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天主经,参阅玛6:10)。
那双明亮又满含慈爱的眼睛,见过太多世间的兴衰荣辱,他的一生,充满了磨练与恩典,他曾多次告诉我们:“司铎的使命,原本就带着基督奉献牺牲的烙印,既要自己走过荆棘,也要为他人照亮前进的道路。”
虽然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但我认为“信德”还是有它重要的使命,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使用网络,尤其是中老年,这些人对“信德”依然充满期待和渴望。而且网络也有弊端,留在心底的感动不是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