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教会也现代化了:礼仪改革、重视圣经、平信徒积极参与教会活动等,表面上看来和国外基本上一样,梵二公会议上的邀请已经被中国各教区的神长教友们听到、接受、并付诸实施。
来自香港教区、河北邢台教区、拯望会、炼灵中保圣母会、荃湾天佑小学、九龙圣德肋撒堂区、希望之友团体的神长教友,袁引修女在香港的朋友和家乡上海的亲人参加追思礼仪,并送修女最后一程。
保禄在这里并无意解释天主如何一体三位,而是指出我们信仰生活与礼仪的重点和基础就是天主三位的“恩宠、爱情和共融”。这句话也成为教会弥撒礼仪中的问候语。
在我履行牧职的这些年中,我深知天主圣言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我们在弥撒之中所诵念的礼仪字句,更应作为所有基督徒生命之中所流淌的血液。
每年的农历新春,巴黎中华圣母堂都会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敬天礼仪,方法基本上是台湾教会推行多年的古礼,用的是300年前教会禁用的线香。
北京教区在西什库教堂组织了一个教友提高班,当时王学美想为教会做事,又苦于没有足够的教会知识,于是时年65岁的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为期四年的培训,其中有《教会史》、《基本神学》、《伦理神学》、《圣经》、《教会礼仪
不管是教友还是教外朋友,来到这里就要懂得教会的一些规矩,俗话说入乡随俗,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说的就是你到了人家的地方就要懂得人家的一些礼仪,然而,晚会现场却有很多演员的举动让人大跌眼镜,自由散漫令主持人无处抓人者有之
许多教友虽然已经领洗,且也经常参与教会圣事礼仪,可是在生活中却看不到天主的临在,甚至把信仰当成与天主的交易。教会许多神职人员也越来越趋于世俗化,只为追求物质的享乐而没有真正活出圣事的标记。
这个礼仪一直延续到现在。不过我们明白:不是天主需要钱,也不是亡者需要钱。而是教会需要钱。教会是由我们每一个组成的大家庭,需要每个人来维持并发展。
这是因为在教会的礼仪、祈祷中,在充满活力的信友团体中,我们体验天主的爱,我们感受他的临在,于是我们学习在每天的生活中与他相遇。他先爱了我们,他仍继续这样地先爱我们;因此我们也能以爱还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