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时代,经常占主导地位的是速度所造成的焦虑感,以牺牲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代价的煽情主义,以故意的过度情绪化代替周密的省思。这让我们强烈地意识到,我们需要可靠的讯息,可以验证的数据和消息。
他们注定成长而强壮,获得智慧,接受天主的恩宠,正如在耶稣身上所发生的那样。祂确实是我们中的一员:天主子成了婴孩,接受成长,强壮自己,充满智慧,天主的恩宠常临在祂身上。
我们过每一天的生活,我们也是每一天在学习,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我花的时间,花的精力,所有我付出的,是不是在这一条跑道上带领我到达我所想要的,那个真正我所期待的地方?在我的人生尽头,我关心的将是什么?
因此,身为公教医生就应觉悟到自己是受到信德及与教会共融所推动的医疗人员,勉励自己在信仰和专业上的培育日趋成熟,在自我奉献上不遗余力,在深入了解和认识自然律上永无止境,以期更好地为生命服务。
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爱,我们所领受的爱。上主在救恩史中向我们揭示了祂的爱,祂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教宗引用欧瑟亚先知的话解释说,上主没有通过权势来揭示自己。
第三点则是《愿祢受赞颂》通谕针对生态问题提出的灵性幅度,也就是通谕第二章〈创造的喜讯〉所概述的内容。每个人都应该跟天主、跟自己的近人、跟大地母亲保持和谐的关系。
今天,他所服务的贤文、梁王、龙湾、花锦筲等堂区会长和教友代表在史俊美修女的带领下来到东庄,以特有的哀悼方式纪念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感念他慷慨奉献自己的儿子陪伴、带领教友们的信仰生活。
参加者又在甘浩望神父(F.Mella)的陪同下,走到大角咀和深水埗,实地了解香港无家者所面对的问题;大会亦邀请学者剖析无家者议题。
教宗然后拿起演讲稿说:你们蒙召做世界上的见证人,见证一个特殊的讯息,令人安慰的好消息,即天主以一切为工具,尤其以弱小者和在人性上有所缺乏的人为工具,来建设并发展祂的王国。
几乎所有的祈祷、礼仪都是以此开始,以此结束。以至于我们养成了一种类似于条件反射的习惯。这种习惯本来是好的,可是机械化了也就失去了当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