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应依照自己所领受的神恩,彼此服事,善作天主恩宠的管理员。谁若讲道,就该按照天主的话讲;谁若服事,就该本着天主所赐的德能服事。(伯前4:10-11)第二,能否甄选学员,使培训更见成效。
他们那时所面临的困难,远比我们大得多。同样,我们若真是地上的盐,应对我们四周的人起调味作用。我们的家人、朋友、同事是否能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些许人生的意味和喜乐?
教区编写的信德年祷词中有这样的话:因着信德,我们拥有了世人所没有的动力。这道从信者的心中流出的活水江河,推动我们从事人生的奋斗,并在所有的艰难绝境中引领我们经历奇迹。
我不是儿童救助方面的专家,所以我谈的可能对大家也没有特别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我从自己过去十年来做慈善教育的领域来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位女大学生这样说:“作为教徒,我对主耶稣所讲得一切深信不疑,到了我们这个知识层次,信教主要是一种精神追求。我就为宗教的忏悔、赎罪、超脱苦难和博爱精神所迷醉。”
我起死回生以后,来到芝加哥,好不容易出了医院,因为医疗保险不能付掉所有的费用,我一贫如洗。但我很快就开始用心存钱,以备以后律师的费用。
前几天在读到荡子的比喻时,不仅被父亲的慈爱,小儿子的忏悔所感动,而且也为大儿子的态度所羞愧,因为在他身上,映出了自己的影子。和很多兄弟姐妹们一样,我出生在一个老教友家庭。
教会想被人所接纳,首先要在人群中显示教会。到过虾峙的人都知道,靠岸上船就是山,对岸堂口就在山脚下,如要外出,都要走崎岖的山路,由下而上,才能到达半山腰的公路上。
天主为爱他的人所准备的,是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人心所未想到的。
倘若期待落空,孩子们会被一种丑闻,一种难以承受的丑闻所伤害,且伤得很严重,因为他们不具备诠释的能力。他们不知道会发生什麽事。天主从小孩的生命之初就守护这个许诺。你们记得耶稣是怎麽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