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表明:「我在追随他们的这段旅程时,内心深受感动。」这段旅程于2016年5月23日在梵蒂冈启动,当时大伊玛目前来探望他的「弟兄」;随后,教宗方济各于2017年4月访问埃及时,回访了大伊玛目。
布鲁尼阐明,这位圣教宗「追随圣保禄的芳踪,在两千年大禧年期间跟随外邦人宗徒宣讲的足迹前行」。
耶稣每个时代的门徒,不论何时何地、结婚与否——或抛弃一切去追随圣方济·亚西西、圣依纳爵·逻耀拉或圣德兰修女——的年轻人,都在自己的平凡生命中,以非凡的感激之情作出了这个选择,选择与内心渴望匹配的方式,去活出有意义的生活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今天依旧发生,一个人因不追随某些流行的模式而遭到嘲笑和歧视的时候,时常会将次要的现实置于中心位置:例如,将事物而非“人”置于中心地位,将成就而非“关系”置于核心位置。我们举些例子。
他的一生可圈可点,不乏因没有追随主走上祭台的遗憾;也有为了教会甘愿自我奉献的种种事迹;更有鼓励子女走上圣召的决心;还有关心下一代的爱心。愿我们的主因他在世的做工,恩赐他早登天乡与天父相聚。
教宗今年的文告特别强调施舍,行哀矜;他认为施舍是具体帮助有需要的人的方式,而且也是刻苦节制的工夫,这个工夫正是要使我们不眷恋世上的财富,但追随耶稣所指引的道路:“你们不能事奉天主又事奉金钱”(路16,13
其次,我们个人的渴望是否与为天主而活、追随基督的生活相匹配?通过这样与天主的自我显示相对照,我们的欲望便给我们指出一条天主邀请我们追寻的道路。
我们当下的基督徒应时刻保持清醒,谨遵保禄宗徒的嘱托,穿上天主的全副武装,用真理作腰带,穿上正义作铠甲,以和平的福音作准备走路的鞋,拿起信德作盾牌,戴上救恩当头盔,拿着圣神作利剑,勇敢的与生活中阻碍我们追随耶稣基督的邪恶势力作斗争
在那里,天主子第一次显现了、我们认识了祂、我们有了追随祂的这一喜乐、这一激情。为此,要做一名好基督徒就有必要始终牢记与耶稣的第一次相遇或者以后的相遇。是记忆的恩宠,在考验的时刻使我肯定。
圣伯多禄的宝座让我们回顾早期的基督徒团体氛围,大家聚集于牧者周围,每个人都被召唤去追随耶稣,但这条路从来不是以个人为中心,而是始终和兄弟姊们同道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