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圣子的话完全协调,依希伯来书,圣子来到世界时向父说:「牺牲与素祭,已非祢所要,却给我预备了一个身体……天主,我来是为承行你的旨意」(希10:5~7)。
首先说,当今社会上的个人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在青少年中很有市场,不难说明问题。个人主义在道德观上表现为利己主义,一切以是不是对自已有利为转移,对自已有利的就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
由于看到了官方意识形态的堕落、蜕变和马克思主义的无效性,有人试图搬出儒家思想,希望向传统要资源,以此代替昔日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今日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支柱。
耶稣为以自己的血圣化人民,就在城门外受了苦难,所以我们应离开营幕,到他那里去,去分受他的凌辱,因为我们在此没有常存的城邑,而是寻求那将来的城(希13,12-14)。
(咏57:12)请听:合唱《普世喜洋洋》(《天》P264)(四)1.朗诵:耶稣基督救赎了我,使我因信了他而成为天主的子女,他是我们信德的创始者和完成者(希12:2),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我的心神欢跃于天主
(希1:1-2)我们常常被急躁所捆绑,希望天主马上答应我们的祈求、立刻解决我们的困难(痛苦、不正义、战争、宗教迫害),稍有慢待,就生气抱怨,如此,天主就好像一个店小二,我们一进去,天主就得赶快热情招呼,
(16a),这个召唤是多么得似曾相识,多么的具有穿透力和启发,正如圣经所言,“天主的话确实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比各种双刃的剑还锐利,直穿入灵魂和神魂,关节与骨髓的分离点,且可辨别心中的感觉和思念”(希4
希望你努力行善积德,我三年以后还会再来。”说完就走了,元溥流着眼泪送别了他。人的德行,都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细微末节。元溥有一个女儿将要出嫁,花了八十万钱得到四个女奴,作为女儿的陪行。
三是英国教派,由英王亨利八世开始,他因欲休加达利纳皇后、另娶宫女宝兰为后,未蒙教宗允准,遂于公元一五二一年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立了英国国教,自立为国教教宗。
与此相同的结论,还可见勒丁(G·Redding)的《中国资本主义精神》,作者在书中指出,华人家族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家族之外的其他人极度地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