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的目标可因应个人能力而定,如主动问候他人、少喝饮料或咖啡等,多饮清水、多祈祷、多阅读、减少应酬等。守斋活动期间,还建议大家多做义工回馈社会,多接触大自然及关心家人,把家中多余物资送往慈善机构等。
圣神驱使我们向前迈进,为他人谋福利。一些较为富裕的小团体,继捐款送予那些更少的人。这是圣灵的工作。」在该堂区中,有四位耶稣会神父和四个修女团体的女修院。昨天,该小组去了16个小区,并与穷人一起吃饭。
《训令》邀请堂区更加关注新的贫穷形式。圣职部部长斯泰拉(BeniaminoStella)枢机接受本新闻网采访,强调《训令》的普世幅度。枢机表示,在西方世界中的司铎短缺已经是一个客观事实。
瑞士主教团的这封牧函,引用了教宗方济各今年5月13日署名的世界移民和难民日文告,标题同为《跟耶稣一样,被迫逃难》,重点关注国内的流离失所者。
当今“讲求健康”的文化试图消除死亡的现实,但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悲惨的方式使其成为人关注的焦点。许多人在亲人无法靠近的情况下离世,使死亡“更难接受和面对”。
鲁菲尼解释说:“守夜祈祷活动将以感恩庆典开始:为合一的恩典、为主教会议的旅程、为他人的恩典、为和平的恩典和受造界的恩赐表示感谢。
另一方面,他承认,鼓励他人捐献更多金钱给教会是艰巨的任务。五十八岁的嘉禄.阿尤布(CharlesAyub)说:「我们称它为津贴,而非薪金。」另一备受关注的问题是传道员调任堂区的情况。
无论是“做重大抉择的郑重时刻”,还是“做日常小决定的普通时候”,分辨的举动都能让人追随各自的圣召,“辛勤工作、听从上主、聆听自己和他人、耐心等待、鼓起勇气”。
对他人的痛苦患难是否关注?是否会感同身受而积极主动地救助别人?恐怕我们常常是麻木不仁无动于衷!那又怎能不痛下决心,尽力在自救的同时再争取救助他人的灵魂和肉身呢?其次,我们应该效法耶稣神爱的纯粹。
使人类所面对的一切事物皆具美丑善恶、是非对错、高下优劣等两面性而成为双刃剑,在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负效应,诸如太阳在光照万物的同时,也会制造阴影;在救助贫困的同时也会助长部分人的惰性;在一些人高歌狂欢时却会影响他人的安谧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