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幸运,因为还有很多人不能像我们这样幸福地生活在主的羊栈里,困难时我们有主的呵护,失意时我们有主的关怀,成功时我们有主的祝福,顺利时我们有主的劝勉。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我们还缺什么?
表示,基督信徒“更关怀穷人”。他还以海啸为例,灾难发生后,基督信徒于第一时间出现在灾区、并坚持恪守承诺支持灾民的救援与重建工作。日本的Tanaka神父谈到了自己研究佛教的经验和感受。
二是出于神师对修生的关怀,劝勉我好好学习,修好神贫、贞洁、听命的德行。信件虽然不长,却能感到慈父般的温情。1996年伊始,临近寒假。我正在献县大修院读高一。
有些病患者说:“我们在医院,除了打针吃药之外,更需要灵性关怀,这是医院里做不到的。你们的到来,让我特别感激。做梦也没想到,你们能来到床前为我祈祷、唱圣歌、分享圣经、感谢赞美天主”。
可敬的神父啊,因为您爱天主、爱教会、爱我们,您把青春交托出来、把终生交托出来;而您自己留给我们的只有对主的忠诚、对圣母的热爱、对教会的奉献、对我们的关怀,以及你谦卑良善、慈祥热心、永记誓言、践行使命的善行德表
无论年长者或是年幼者都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位好牧人的关怀,体验到了一份父亲般的温暖。他用基督的爱,以大海般的胸怀树立了基督第二的形象。在世俗化的今天,吕神父活出了一位神职人员应有的品质。
教堂合影,右一为卢神父大西山另外的两位神父则是在神父的关怀下一步步走过来的,从当修士到晋铎,神父陪伴他们走过了每一段,当时,夏青松神父和李福民神父还是修士,每到寒暑假,他们都会回到堂区,协助神父做些福传的工作
这里是一个远离城镇、非常偏僻、贫穷且教友很少的村庄,教友们信仰冷淡,教堂冷清,平时祈祷仅有三五个人。有一天来了7个人,孙神父说:哇!竟然来了7个人。非常开心!
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民间普遍贫穷,无力就医者甚多,吴若石神父平易近人、谦逊温良,有着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
金仰科神父参加神恩祈祷一、贫苦童年空白信仰1958年金仰科出生于浙江慈溪新浦镇浦沿村的一个贫穷的家庭,一个姐姐,三个弟弟,他排行老二。父亲在药店里帮忙配中药,直到退休,工资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