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傍晚入静后的第一篇默想道理主题是《不可见的世界》。比菲枢机主教说:人的本性很难了解一个不可见的世界的存在,可是以偏见来排除有个目前见不到的未来世界的存在,这是不合乎理性的。
非洲乌干达古卢地区的大修院因内战而关闭两年后,终于再度开放。古卢的总主教奥达马认为,这是教会前途的希望和地区和平的征兆。
虽然,毕加索所绘的和平鸽为联合国采用,但口衔橄榄枝的和平鸽形象源自生活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一带的诺厄(亦译“挪亚”)逃离洪水的叙事故事。那么,其古今缘起及其神学意义何在?
教宗给圣座国务卿塔尔奇西奥·贝尔托内枢机写信,再次表达对他的信任。
菲律宾马尼拉的总主教罗萨雷斯枢机告诉教友们说:“守斋是与饥饿的穷人同在的机会。”他请教友们在四旬期中为菲律宾数百万名营养不良的儿童守斋。枢机解释,守斋可以成为关怀的记号。
俗话说人的尽头就是神的开头,信仰常在人生最黑暗的境遇中悄然生辉,让绝望中的人重燃希望。当人走上绝路的时候,天主会不期然地出现在身边,保护指引他在世的子女。
主既是他的挚爱,主的荣耀便是他的喜乐。确实,枢机用这句机智语,为教友的「信、望、爱」给予很好的注脚。他亲切地告诉身边的人,生活精采之处就是融和牺牲与享受。
——一个对话,心理,文化本位化和灵修的再陶成的培训1.纲要2.早期的中国大陆海外修道人再陶成的开始a.1949年在菲国的中国修道人3.最近的中国大陆海外修道人再陶成的继续a.Institute of San
譬如,宗教实践论的提倡者保罗•尼特(PaulKnitter)把古希腊以来的实践哲学的真理观引入了宗教对话领域,他强调指出:所谓的“真理”是用来改变世界的,而人们总是通过实践来认识真理的
今日世界,随着人们的物质所需日益膨胀,精神世界日渐空虚。人们越来越渴望了解生命的本源与终极问题,越来越期待寻找真正的精神向往与追求,越来越希望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与工作中,找寻一份属于心灵的慰藉与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