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我们以圣经上的训示,去解决我们每日的问题,自己不必再为生活中的琐事而自寻烦恼了。收敛心神的工作练习到相当的程度后,我们在任何场合及环境中都能对越天主,专心祈祷。
小的时候,父亲很晚了才让他上小学,而且从来没有关心过他的学习,因此赵神父在读书的这条路上走得非常辛苦,他说:我曾抱怨过天主,为什么不赏给我聪明,我也很多次求天主开我的明悟,但天主对我的祈祷好像无动于衷,
我告诉自己,你没有理由抱怨,或许逆境更有利于锻炼一个人的意志,既然不满足,那就把它当作自己往高处走的一个跳板吧!我相信,再好的学校如果没有个人的努力,仍然可能一无所获。
不仅是教友,如今很多神父修女没有传教心火,生活中牢骚满腹,抱怨频频。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活力,找不到力量,得不到信心,受不到鼓励,这些都是福传路上的障碍,因为这样的教会不具吸引力。
3.从不抱怨、谨口慎言:圣经上说:“谁若在言语上不犯过失,他便是个完人,也必能控制全身。”(雅3:2)在生病期间,在遭受委屈时,金神父从不抱怨,只求奉献。他张口就是传教,从不说人事非。
他从来没有走过这么远的路,更何况路面异常坎坷不平,回到皇宫后,他不停地抱怨脚疼。又一次准备远行,国王痛定思痛,愤怒的他向天下发布命令,让百姓用牛皮铺好他要走的路。
以色列子民开始抱怨天主和梅瑟,但过后悔改了,便哀求梅瑟请天主赶走这些咬人的毒蛇。天主为以色列子民提供了补救方法——一条悬在木竿上的铜蛇;凡是被咬的,一瞻仰它,必得生存。
若我们的主都如此谦卑,为我们服务,做过那些我们认为卑贱的工作——比如为人洗脚,我们有何资格抱怨对家人的服务呢?
在磨难中是抱怨还是接受?为自己的家人、朋友、恩人祈祷过吗?为自己过世的亲人祈祷过吗?形哀矜:就是在物质、肉身方面给人怜悯和照顾:即饥者食之,渴者饮之,裸者衣之,收留旅人,照顾病人,探望囚者,埋葬亡者。
回想以往的抱怨、责骂和无助,甚至是妄想以自杀和离婚来逃避,再看看当下重归于好的救恩时刻,怎能不由衷地感谢天主,感谢为此恳谈会而付出的兄弟姐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