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上的东西当然是有用和必需的——况且,耶稣自己关心要把病人治好、喂饱跟随祂的群众,而且又谴责莫不关心的态度──在今天依然存在,使数百万人由于缺少食物、水和医药而丧失性命,但分配正义并不把人类应得的都全部归还
祂决定保护他们免于各种不幸,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耶稣的眼光放在个人和群众身上,祂把他们全部带到天父面前,并献上自己做为赎罪祭。
一方面,他真正地做到了如圣伯多禄一样,为基督的宗徒、教会的磐石,不惜以性命来捍卫信仰,同时他也用自己的青春、生命效法朱熹对天理的认知和追求;另一方面,他的心灵深处确实如同一位住在深山柏林中的精修者,时时与天主会晤
这种爱是一种不离不弃、肯为他人牺牲性命、永远忠信的爱,即使我们对天主不忠信,天主仍然是忠信的(参阅弟后2:13)。
现在不是继续花费庞大资金制造和贩卖武器的时候,而那些资金应是用在治疗病人和抢救性命。反而,此刻该当终止心爱的叙利亚长期的浴血战争、也门冲突,以及伊拉克和黎巴嫩的紧张局势。
他说:“人若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15:13)。他在十字架上祈祷说:“父啊!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路23:34)。他的爱是无条件的爱(若一4:16)。
天主仆人教宗保禄六世在一九六六年发表的宗座宪令(悔改)PENITEMINI,就注意到每个基督徒的召叫中必须有斋戒,好能「不再为自己生活,而要为那爱自己、为自己舍弃性命的那一位而生活┅┅也必须为自己的弟兄姊妹而生活
那句圣经章节我依然记得很清晰,是在路加福音的十四章26~27节:“如果谁来就我,而不舍弃自己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做我的门徒。
祂在我们的暴风雨中带来宁静,因为与天主同在,绝对不会丧失性命。上主质问我们,而在我们的暴风雨中,祂邀请我们苏醒并开始团结互助、常怀希望。在一切似乎将要沉船的时刻,团结和希望能带来坚毅、支持和意义。
如果“小王龙”听到公鸡的叫声,它就丧失性命。根据一些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中世纪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真的相信这种恐怖动物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