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例举世界上的水源说,水是生命的泉源,却因人无节制地开采矿物而受到污染。这悲惨的後果却是在我们眼皮底下发生的。然而,在这惨淡景象中,上主不弃人於孤立境地,而是提供一个释放的新前景。
四、世界的伤口教宗点出了今天的具体现实:环境破坏:森林砍伐、污染、生物多样性消失气候危机:极端天气频繁战争与冲突:土地、水源、矿产被当作政治筹码,造成焦土和牺牲最大的受害者:穷人、边缘群体、原住民受造界的伤痕是罪的后果
从可居住的土地到赐与生命的水源,从结实纍纍的各类树木到与我们共享家园的各种动物,在天主的眼中样样宝贵。祂将这受造界赐给男人和女人作为珍贵的礼物,要他们妥善保存与维护。
我们不妨改编一下故事情节:很久以前,山上有个庙,因为离水源较远,和尚们不知哪里去了。有一天,来了一个小伙子。见寺庙虽旧,却是一个安身的好地方。于是每天上山砍柴下山卖,下山挑水上山住。日子过得悠然自得。
布雷托总主教提出了他的教区内令人担忧的现象,例如:大豆的种植高速扩张,导致树林遭到砍伐;以及工业化农业的成长失去控制,损害水源等基本资源。这些生态罪造成难以抹灭的创伤。
一位法国传教士在1855年却通过与当地政府的交易,换来了修建教堂所需的地皮与水源,并兴建了这座占地6000平方米的天主教堂。自1855年至1959年间,先后有17名不同身份的外国传教士来到这里传教。
国王的军队在总司令敖罗斐乃的带领下,围困以色列城市拜突里雅,切断城中的水源。在此危急情况,城中居民打算投降敌人。他们绝望了,就像经常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那样。教宗说:信赖天主的力量已经耗尽。
’教宗指出,这个人犹如《圣咏》第一篇所描述的,是一颗长在溪畔的树,但它的根系却十分乾燥,未能抵达水源,无法从水中汲取健康的养分。
当这个厄提约丕雅人洗耳恭听时,上主便在他内施展作为,让他明白依撒意亚先知所指的是耶稣;他对耶稣的信仰逐渐增长,直到他们行经有水源的地方,他便请求受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古泉是养育家乡的水源,直到如今,家乡的父老仍然喝着这眼古泉的水,当我来到古泉旁用手捧起泉水品尝时,一缕甘甜柔柔流入心田,真是世上最美的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