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表示愤慨的同时,期待有关部门能从事件的根源上得到警示,也呼唤爱的回归,以消融冷漠所带来的恶果。
教宗解释说:圣伯多禄感到害怕和愤慨,而不少基督徒也说:这事永远不会发生在你身上!我跟随你到此为止。教宗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半途而废跟随耶稣的作法。 教宗解释说:精神福乐的诱惑是这样的。
主也喜爱静,我向主呼求时,主默默无语;司铎高举圣体显扬主时,我听不见主欣悦的笑声;我为世界的恐怖暴力而愤慨时,也看不见主公义的手;既使众生犯罪时,主阻拦的手更不知在哪里。
教宗说:在基督的苦难中,我们看到天主回应我们因痛苦与死亡经验而引发的焦虑、甚至愤慨的呐喊。
教宗谈到庇护十世想让小孩子领圣体所引发的愤慨。教宗解释说,庇护十世公平地对待有差异的人,因为他知道小孩子拥有不同的明悟方式。当我们中间出现差异时,我们要用另一种方式理解。
在这个家庭里似乎反映出我们人性的奥秘,既有为失而复得的儿子摆上的宴席,也有因这欢庆而感到被出卖和愤慨的情绪;既有对那经历了贫困和痛苦者的款待,也有恼怒和气愤,不愿给认为不配受到款待的人留出空间。
常言也罢,疑问也罢,抱怨也罢,愤慨也罢,事实在于:生命啊!前一分钟还高高兴兴,后一分钟却阴阳两隔,你为何如此的娇小脆弱泣唱出无数的悲歌!生命啊!
法国天主教界也对这一表演表达了强烈的愤慨。法国天主教主教会议(CEF)发表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指责这一表演是对基督教信仰的亵渎,是对基督教徒的公然挑衅。
这样的事在今天并非鲜见,前段时间的小悦悦事件,令国人愤慨之余亦羞愧难当。那18个视而不见、默然而去的路人就是你和我,是我们这个日渐冷漠的社会的缩影。
那被派往安提约基雅去查明情况的巴尔纳伯就拥有一颗向天主开放的心,他没有对外邦人皈依的事实感到愤慨,因为他接纳新意,愿意被天父吸引到耶稣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