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让我引以为傲的是:耶稣的12名宗徒中,有他在加里肋亚海边最初选定的的4位渔民:西满(伯多禄)和他的兄弟安德肋,还有另外一对兄弟:雅各伯和若望。当时耶稣召他们时说“来,跟从我!
前教宗圣若望保禄二世(1982年)和教宗本笃十六世(2006年)访问瓦伦西亚时曾使用圣杯举行弥撒圣祭,正如耶稣在最后晚餐和初期教会(直到第三世纪)的教宗们所使用一样。
(若望福音15:8)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光荣”的真实含义。光荣不是空洞的赞美词,也不是外在的仪式或言语,而是生命的果实,是信仰在生活中活生生的体现。
我缓缓地打开它,翻到了《若望福音》第十五章,读到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住在我内的,我也住在他内,他就结出许多果实。”
圣若望保禄二世更将慈悲敬礼与圣心紧密相连,表明圣心敬礼始终与慈悲行动一体两面。教宗指出,真正的敬礼拒绝被封闭在私人领域,而应成为“通往天主和他人的桥梁”。
“含泪播种”之所以让人奋进,因为播种者坚信,即使他不能亲尝丰收的喜悦,将来必有人“含笑获享收成”,信德和望德交织在一起使他如此执着,锲而不舍。
就这样,每天的祈祷,特别是在圣体圣事内,使我们成为怀着望德的朝圣者和传教士,走向永生的天主父,欣然接受邀请参加祂为所有子民准备的盛宴。3.
魏特在《汤若望传》中说:顺治由杭州召了最有名的僧徒来,劝诫他完全信奉偶像。若望尽他能力所及,使这被眩惑的人恢复他的理性,他向皇帝呈递一本严重的奏疏,皇帝并不见怪。他说:‘玛法这谏正是对的。
在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的让一些新鲜空气进来的思想指导下,天主教会在神学灵修、圣事礼仪、福传工作等方面都做了深刻的反省和改进。
1959年,圣卫雅去世一百周年时,教宗若望廿三世颁布的《我们司祭职的初始》(Sacerdotiinostriprimordia)通谕中,就提到圣卫雅的克己生活,也特别指出,神贫、贞洁、服从这三个福音劝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