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浪网(内容有删节)
今年1月1日的“信德”上有篇译文转载,题为《没有一件善事是渺小的》,作者在文章最后说:“许多次我曾问我自己,我们的善行是否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以至于根本无法带来改变。
在罗马尼亚的基督教会有一本名叫《殉道者之声》的杂志,其中有一篇题为《蓝宝石》的文章记述了这样的一件事。
一个富裕的房地产商读到这篇文章后,决定把一块价格不菲的地皮卖给这个小教堂,售价仅为57美分。事情进一步传扬开去,教区的人们纷纷捐赠,捐赠的支票从四面八方向小教堂寄来。
上面这篇文章的主题《宽容》,表达了作者对宽容的强烈愿望。然而人们自私小气的弱点,往往在思想上起着主导作用。那个士兵的父母难免饮恨终生。耶稣说:“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们,也要怎样对待别人。
正为难时,恰好近来“信德”登了不少有关怎样福传方面的文章,读后很受启发,收获多多,我们在福传时既要把天主的爱传给人,还要有恒心,有一股韧劲。
去年在“信德”上曾登过刘俊鸿神父一篇名为《神父爸爸的呼声》的文章,呼吁各界人士关注小丽莎,后来收到一些人的捐款,但无法回复致谢,今日孩子的养母想借信德一角来表此谢意,同时也请报社代为呼吁,或者提供医疗信息
文章到此止笔。但是青岛那个白发老人是谁还不得而知。仅此致谢!祈求天主降福那位热心肠的老人!
《中国青年报》2003年6月26日一篇题为《颜色七日记》的征文中,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作者王可在文章结尾处感慨地写道:“也许,人们会逐渐忘记非典,忘记公元二零零三年这段不寻常的经历。
徐锦尧神父在一篇文章中说:“冲突而不伤感情,那是真修养,也是真爱德。”对人多一分爱心,多一分尊重,多一分谅解,主动宽恕别人,主动求别人宽恕,即使再大的不和,也能像烈日下的坚冰得以融化。